探析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ID:14744696

大小: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上传者:U-992
探析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探析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探析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探析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探析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探析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如何让游戏自然和谐的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教育游戏发展所面临的大问题。本文中对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特点做了分析,对两者之间的结合做了论证,并对教育游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做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教育游戏数学教学的运用  教育游戏已经得到众多的关注,如何才能更好地将教育游戏融合到教学中,特别是将教育游戏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将教育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育游戏的某些优点能够有助于开展教学,教育游戏与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存在一致性,本文主要探讨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  一、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意义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育游戏具有趣味性、互动性、挑战性、奇幻性,故能引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动机。教育游戏具有的竞争性及激励机制,学生可以与自己进行比赛,也可以与其他游戏者进行比赛,通过竞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自愿组成小组,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赛,共同合作克服游戏中的困难,完成游戏任务。因此,教育游戏包含了竞争与合作的多维学习关系,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处于较高的水平。比如在小学数学整数加法运算教学中选用《攻城魔法阵》这款数学小游戏,它就将加法运算融入刺激有趣攻城故事中。游戏设置了这样一个故事:红军与匈奴绿军发生战争,要互相攻下对方的城池,在通往对方城池的路上,仙人布下了魔法阵,只有运用聪明战略与计算能力先于敌人大破魔法阵,才能在游戏中获胜。学生在游戏中对古代战争故事充满兴趣与好奇,为了能在攻城中获胜,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断体会到掌握知识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意识到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产生获得知识的心理需要,对游戏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转移到知识学习上。  (二)能够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游戏通常将教学任务从低到高设置不同的等级,适合从低到高不同的学习水平,以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比如教学游戏《探索星空》,要求学生计算观测到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游戏分成了两个等级,第一等级游戏提供了所要计算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学者不会感到特别困难,容易进入游戏状态。当学生熟悉公式后便可进入第二等级,此时游戏不再提示面积公式,游戏难度相对增加。游戏的第一等级适合于初学者,由于他们还没有记住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第二等级太难使他们无从下手。游戏的第二等级是适合能够记住计算公式的  学生,因为第一等级对他们来说没有挑战性,相应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三)能使学生得到情感交流  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单纯的认知学习,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 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要倡导有意义的学习,即不仅是增长知识的学习,还是投入了情感的学习。教育游戏中的故事情节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抽象化,或是表达反映人们的理想、向往憧憬的情境。故事中描述的对象往往是有生命的,是个人的影子,或是拟人化的。人性的发展,使故事中的人物与游戏者之间,发生情感上的交流。这种情感上的交流,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历险、成败,所有经历的一切都转化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历险、成败。把自己的情感投身到故事之中,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达到情感交流的作用。此外,利用游戏中的悬念、不可预见性等也将引发游戏者的焦虑、期待等心理,产生情感的投入与交流。  二、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小学数学学习作为一种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过程,它一方面具有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共同特点,另一方面又必然还有一些反映其个性的特点。依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具备以下特点。  1.需要感性材料支持   学习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各门学科知识学习中的一条普遍规律,但是,由于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数学学习比其他学科学习更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充分运用感性材料的直观形象性去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是小学数学学习特别明显的特点。这一特点实际上是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之间矛盾在学习中的客观反映,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概括性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要通过观察、操作等直观活动去从感性上认识教材内容,建立数学知识表象,才能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否则,新的数学知识内容就难以与学生头脑里已有的数学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同时也不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持久变化。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学习中,如果没有对这些形状的物体表面的深入观察并在头脑里建立起相应的表象,学生是难以实现对这些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的。  2.需要教师悉心指导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就其实质来讲更主要是一种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在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以及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去实现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小学生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出现思维过程不流畅甚至中断现象,这在客观上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引导,以保证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活动中得以顺利进行。低年级学生由于大脑兴奋与抑制还不平衡,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活动自觉性、目的性差,自我控制力弱,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容易疲劳。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有所发展,教师在他们心目中有极高的威信,教师的评价就是他们是非判断的标准。他们愿意受到表扬,害怕受到批评。因此,低年级学生在教师的组织管理下,一般都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在行为训练上也能听从。  3.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性特点在客观上决定学生学习数学比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更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循序渐进,一方面是数学学科特点对学习过程的客观制约,另一方面也是人类认识发展顺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必然反映。数学学习的这一特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必须遵循人的认识发展顺序,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进行,一切违背人类认识发展顺序的数学学习活动都是不会获得成功的。二是数学学习要遵循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逻辑顺序,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再学什么,都取决于所学数学知识体系内部的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既包括数学知识的纵向联系,也包括其横向联结。  4.需要结合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采用多种途径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其中数学活动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这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小学生自身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客观制约。因为数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所学数学知识的动作表象,从而更好地内化数学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切实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在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的素质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决定了数学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无一不把数学摆在重要的核心位置。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的课时多、投入精力大、负担重,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 的扭曲,其主导方向是应试,得高分,忽视了数学素质方面的要求,使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被解题技能训练所代替,使得数学变成了死套公式、枯燥熟练的学科,人为地制造出许多数学困难生。据有关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在“背诵、实验、考试、参观、听讲、看电视、作业练习、去图书馆、读课外书、运用电脑、与朋友聊天”多种学习方式中,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听讲(21.9%)、作业练习(18.5%)、实验(17.0%);而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实验(25.9%)、用电脑(21.2%),读课外书(12.3%)。可以看出,在学生眼中,所谓“有效”学习方式,其实也是应付目前考试和完成作业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手段来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育游戏在小学数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游戏都可以在课堂上应用,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教育游戏来开展游戏化教学,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其自己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要适当、适时、适度地引入课堂。教育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只有将其定位在合适的位置、得到适当的运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适得其反。  (一)要有明确目标  我们提倡课堂中采取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在于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果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盲目地、毫无目的进行游戏化教学,将会导致课堂的混乱,其结果只能徒劳的。所以,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我们要将游戏目的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游戏的每一步都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展开。   (二)要保持严肃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游戏是严肃的,游戏的趣味性有时会使学生陷入其中而忘却学习任务,失去它的严肃性;教师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的监督游戏过程,合理的安排游戏进程,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停止或启动游戏或转入其他学习形式,不要让游戏的娱乐性掩盖了教育游戏的教育性。  (三)要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将教育游戏引入课堂的过程中,应充认识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多种方法相结合。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它,让其为教学服务,才能保证教育游戏更好,更恰当地融入教学中。  (四)要恰当定位教师角色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游戏并不是让学生没有限制的探索,而是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具有更宽的知识面,帮助引导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①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将学生引入游戏中,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教育游戏,要实现教学目标;②游戏坏境的管理者,游戏环境就是学习环境,环境的管理不仅出于游戏的需要,也是出于教学的需要;③作为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在在线教育游戏中,教师跟学生一样也作为虚拟的学习者参与到有些之中,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五)要加强德育渗透   教育游戏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具有德育的功能,德育就是行为规范。而游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规则,这个规则对学习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你要玩游戏就要懂得规则。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就会被拒之游戏之外,这是一种内在的惩罚。教师要充分挖掘、提炼教育游戏与游戏过程中的教育元素、教育资源并对其进行德育渗透,才能实现“玩中寓教、玩中育人”的目标。  (六)要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为更好的达到深度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学习活动的控制权交给学习者,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当然,目标的达成标准是由系统预先设定好的,但任务的难度等级选择、目标的确定等都由学习者自行决定。要让学习者能够在活动中不断观察、体验、反思和领悟。  总之,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强大魅力,但是,要将教育游戏普及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应试教育体制的传统教育观念、教学硬件和现有教育游戏的不足限制了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现阶段还无法实现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完美融合,这需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尽快加入这一研究行列,为了学生能愉快地学习,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潘陶.教育游戏众说纷纭[J].中国远程教育,2004:42―43.  2.游安军.数学游戏与数学教学观[J].湖南教育,2001(9):40―41  3.刘艳丽,谈成访.教育游戏如何在夹缝中求生[J].教育信息化,2006(1-2):22―23.   4.刘燕.教育游戏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实践途径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7(10):9―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