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15章 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

ID:15177549

大小:1.17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8-08-01

第15章 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_第1页
第15章 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_第2页
第15章 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_第3页
第15章 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_第4页
第15章 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5章 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1章学生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认知差异与教育第三节人格差异与教育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差异心理差异是指人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包括个体心理差异和群体心理差异个体心理差异也叫个别差异,是指个体在稳定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实践所形成的一贯的、持续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体心理特点。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家长教育方式与态度家庭氛围学校因素:教师学校环境与氛围心理差异成因二、心理差异在学校情境中的表

2、现(一)学习心理差异(二)学习的性别差异(三)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差异(一)学习心理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学习策略差异学习兴趣差异(二)学习的性别差异1智力的性别差异2学习动机发展的性别差异3学习归因的性别差异(三)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差异1认知上智力差异元认知差异知识量与知识结构差异认知加工差异2人格差异气质差异动机差异自我意识差异三针对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一)因材施教含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差别教学,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1尊重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2了解和发

3、现个别差异3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因材施教原则1可接受性原则经努力能够完成的2可选择性原则提高多层次、多类型的目标与培养方式3主体性原则学生作为主体第二节认知差异与教育一认知差异(一)认知类型差异1知觉类型差异2记忆类型差异3思维类型差异4认知反应类型的差异一认知差异(二)认知水平差异1智力水平差异2智力发展速度差异(一)认知类型差异认知风格(cognitivestyle),又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人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方式,它体现着个人内部认知活动的特色。学习风格(learning

4、style),又称学习方式,是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所偏爱的方式,它体现着学习者在从事学习任务时的个人特色。场独立与场依存(1)概念:场独立性是指在认知时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场依存性是指在认知时受环境因素影响大。1、知觉类型差异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BCA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实验:结果: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是不受周围方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被称为场独立性;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直(

5、图C)。被称为场依存性。特点分析:场独立性强(B)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独来独往,对社会交往不感兴趣,生活上不太注意别人的意见,不轻易动感情,喜欢独立学习,偏好数学等自然学科。场依存性强(C)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寻求社会支助,喜欢社会交往,重视他人的意见,容易接受团体的建议,好动感情,喜欢小组学习,偏好语文等社会学科。(2)与学习的关系第一,场独立性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场依存性学生一般较偏爱社会科学。第二,场独立性者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性者则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

6、方式。第三,场独立性学生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性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2记忆类型差异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混合型1)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2)整体型与序列型整体型的人:倾向于领会情境的整体,对情境能够有一个整体的看法,重视情境的全部,对部分之间的区分是模糊的或者不区分部分。序列型的人:把情境看作是部分的集合,常常集中注意于一两个部分而无视其他方面,可能曲解或夸张部分,向于把信息组织成轮廓清晰的概念集。3思维类型差异3)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型的人: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从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一个明确的传统的正确答案

7、。发散思维的人:很善于解决需要多个同等可接受答案的问题,这些答案强调多样性和创造性。深思型与冲动型深思型的人: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冲动型的人: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考虑。4认知反映类型差异比纳早年就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1904年比纳受法国教育部的委托,参加筹建研究呆傻儿童的研究会,并接受研制呆傻儿童检测办法的任务,以便把他们从一般儿童中区别出来,给以特殊的教育。(二)认知水平差异智力1905年,比纳在西蒙的帮助下,编制了最

8、早的一个智力量表,1908年,比纳和西蒙对其量表进行了第一次修订。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M.Terman)将比纳—西蒙量表介绍到美国,并修订成斯坦福—比纳量表。1937年和1960年,斯坦福—比纳量表又经过了两次修订,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量表之一。智商计算方法1、斯坦福比奈量表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