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临床分析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临床分析

ID:15194542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临床分析_第4页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再通情况、临床症状的改变及预后。结果44例患者动脉溶栓治疗中36例开通良好,再通率为81.8%,其中34例临床症状症状消失或好转(77.3%)。术后30d死亡1例(2.3%),死于脑出血;6个月随访39例,再梗死2例(4.5%),死亡1例(2.3%),死于大面积脑梗死。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再通闭塞的血管,重建血流,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明显改善患者

2、的功能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关键词】动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生活质量,动脉溶栓治疗有药物或其他治疗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以其微创、安全、手术简单、恢复快、效果好等特点,得到较快发展,展现出良好前景。我科从200804~200906应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0804~2009706,我科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4例,男31例,女13例,年

3、龄38~85岁,中位年龄73岁。入院后首先经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行CT检查排除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DWI显示高信号并与临床相符,确定诊断。  1.2方法对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在DSA监视下,经股动脉穿刺,引入6F血管鞘。通过血管鞘或经鞘引入的导管行全脑血管造影,如发现与症状相符合的闭塞血管则将微导管留置于闭塞部位近端的血管内灌注尿激酶。DSA结果则分为可以见到确切的血管闭塞、与症状相关血管狭窄及未见到血管闭塞3种情况。而对于DSA未

4、见到血管闭塞患者则按照临床表现进行血管定位并行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的药物均为尿激酶,药物用量则依不同患者的情形单独确定,治疗终点则以闭塞血管再通、部分再通或者达到最大用量(120万U),如果血管未再通则按照患者病史所提示的出血风险决定用量。所有动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抗凝及扩充血容量等治疗。术后发生脑出血的患者经CT确定后按需要行开颅清除血肿治疗。  2结果7  44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微导管均到位满意,手术成功率为100%。溶栓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主干阻塞6例患

5、者中的4例,大脑中动脉阻塞27例中的21例与大脑前动脉阻塞11例均血管再通良好,再通率为81.8%(36/44);1例豆纹动脉阻塞血管再通差。44例患者术后34例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77.3)%,术后30d死亡1例(2.3%),死于脑出血;6个月随访39例,再梗死2例(4.5%),死亡1例(2.3%),死于大面积脑梗死。  3讨论  脑动脉闭塞后其供血中心部分缺血严重,梗死将在60min内形成,而周边部分通过侧支循环得到一定的血供,虽然其生理活动消失,但尚能维持自身的离子平衡,一旦血供改善可恢复正常,这

6、就是Astrup提出的缺血半暗带。半暗带能存在一定时间,这为临床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时间窗。脑缺血后阻塞血管的再通,脑组织血流灌注恢复,一直是神经病学医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追求的目标。虽然在急性脑梗死中可发生一定比率阻塞血管的自发性再通,但大多数自发性再通发生太迟,以至对预后不能产生有益影响。因此,在发病早期给予药物干预,赶在缺血脑组织损伤可逆期予以阻塞血管的再通,恢复灌注。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再通闭塞的血管,重建血流,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脑卒中治疗方法。有资料显示:治疗组溶栓后

7、27h有58%的患者再通,安慰剂组患者应用选择性微导管在闭塞血管处滴注生理盐水仅14%的患者再通[1]。近年来研究显示局部动脉内溶栓的再通率为64%(40%~100%)[2],我院44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再通率为81.8%。动脉溶栓再通率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与入选患者基本情况、闭塞部位、溶栓抗凝药物种类及剂量、治疗时间不同有关,但可以显示脑动脉闭塞血管再通关键在于局部干预治疗。局部动脉内溶栓能将高浓度的药物直接注入血栓,在再通闭塞血管方面可能较静脉溶栓更有效,因为静脉溶栓中溶栓药物很

8、少到达血流缓慢的靶血管,影响治疗效果。另外,还可有效的控制溶栓药物剂量,因为在溶栓过程中随时造影观察,并根据情况调整导管位置和溶栓药物剂量,使其一直保持位于病变血管血栓近端或血栓内,保证局部药物的高浓度,一旦血管再通即停止用药,避免盲目过度灌注溶栓药物,从而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动脉内局部药物灌注与机械疏通相结合,不仅加快血管再通,提高再通率,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且可减少动脉溶栓药物的剂量。因为机械疏通后可更有利于药物与血栓充分接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