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鼻腔横纹肌肉瘤2例

儿鼻腔横纹肌肉瘤2例

ID:23613849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儿鼻腔横纹肌肉瘤2例_第1页
儿鼻腔横纹肌肉瘤2例_第2页
儿鼻腔横纹肌肉瘤2例_第3页
儿鼻腔横纹肌肉瘤2例_第4页
儿鼻腔横纹肌肉瘤2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鼻腔横纹肌肉瘤2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鼻腔横纹肌肉瘤2例  我中心2005年9月连续收治2例鼻腔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a,RDM)患儿采用了125I粒子组织间种植永久性放射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例1男,6个月。因“张口呼吸伴右鼻腔肿物1个月”入院。患儿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张口呼吸、烦躁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家长随后发现其右鼻腔被新生物阻塞,在当地医院活检病理报告为:胚胎型RDM。活检后1周鼻腔肿物明显增大伴有鼻中隔偏向左侧,右鼻翼皮肤出现结节灶。查体:T37℃,一般情况可。头面部

2、可见右侧鼻翼明显隆起畸形,右鼻腔内有新生物突出鼻孔外,鼻中隔向左偏曲完全阻塞左鼻腔。实验室检查:Hb120g/L,ALT20U/L。CT示:右侧鼻腔新生物,筛窦部分骨质破坏,上颌窦骨质完整,肿瘤体积约20mm×20mm×20mm大小,采用0.5mci的125I放射微粒10粒,经右鼻腔种植到瘤体内。术后2周,鼻腔内开始有坏死组织流出,至4周鼻腔干燥并通畅;术后2个月复查鼻腔内肿瘤完全消失,活检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至今已随访6个月,未见新生物长出。例2男,8岁。因“张口呼吸3个月伴左眼泪液外溢1个月”入院。

3、患儿入院前已在外院病理明确诊断为鼻腔及副鼻窦胚胎型RDM。查体:患儿张口呼吸,鼾声不断。两侧鼻翼及鼻梁明显畸形,两侧鼻腔完全阻塞。CT示:双侧鼻腔及3对副鼻窦完全被新生软组织充填,约80mm×70mm×75mm大小;颅骨有部分破坏。采用0.6mci的125I放射微粒20粒经鼻腔在X线定位下植入到瘤体内。术后2周至4周双鼻腔渐恢复通气,至术后2个月复查CT:瘤体缩小达1/2。术后6个月颅内出现转移灶,但鼻腔仍通气。  2讨论    RDM是小儿软组织恶性肿瘤中较多见的一种,约占小儿实体肿瘤10%,其于横纹

4、肌细胞或向横纹肌分化的间叶细胞,由多种不同分化程度的横纹肌母细胞所组成。临床不但可以发生于有横纹肌的部位,也可发生于横纹肌较少甚至无横纹肌的部位,临床以头颈部为最多见[3]。RDM按临床分期常采用美国RDM研究组(IRS)的分期方法[1,2]。头颈部RDM好发于眼眶、耳道、鼻腔,生长迅速、早期即可转移、恶性程度高,可侵犯颅底、颈椎和中枢神经系统,就诊时约60%患儿为Ⅲ期、Ⅳ期的晚期病例,其治疗一直是较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儿童或青少年头颈部RDM文献报道较少,如于亮等1998报道1例个案[4],20

5、00年由阎承先等复习文献10例[5],而其治疗方法多为传统的放化疗。IRSⅢ资料表明I期3a生存率为88%,5a生存率为73%;Ⅱ期分别为71%和65%;Ⅲ期分别为68%和44%;Ⅳ期分别为32%和20%。我中心2例患儿年幼,肿瘤侵犯范围较大,手术空间狭小,若行常规手术势必毁容;且RDM恶性程度高,血运转移早,常规手术若无瘤原则掌握不好会造成肿瘤的血行转移或远处转移;若行化疗患儿是否能承受值得商榷。故针对患儿的特点制订以手术中组织间种植125I粒子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组织间种植放射粒子近距离放疗是近年

6、来发展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125I粒子以钛合金包装成微小柱状颗粒,持续产生低能γ射线,辐射半径17mm,半衰期约为60d。通过手术种植于组织间,不参与代谢,放射性损伤小。手术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插植于肿瘤间,近距离作用直接杀伤细胞不同时相的肿瘤细胞,而传统的外照射为短时高强度分次照射,只能杀伤M期细胞,并且常因患者不能耐受放射反应而终止治疗。125I粒子局部放疗剂量大,如种植20枚,剂量可达0.05Gy×20×24h=24Gy/d,并且能持续发挥作用。一般RDM的外放射剂量≥40Gy,3岁以下为

7、40Gy~45Gy,3岁~6岁为45Gy~50Gy,6岁以上为50Gy~55Gy[7],组织间种植125I粒子完全可以满足放射治疗的要求。CrutzFA[8]、MayrMT[9],等己将其应用于头颈部、乳腺及体表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治疗实践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组织间种植125I粒子治疗的优势在于放射性核素剂量的迅速衰减,而放射量的计算至关重要,组织间种植125I粒子数量的计算可由TPS计算或结合靶体积根据MemorialSloanKetterin列解图法决定125I粒子总活度和粒子数量。经过治疗,例1

8、患儿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临床症状改善;例2患儿术后通气症状改善,而病程及远处转移灶无改善。比较2例患儿可以看出例1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例2,分析其中原因:例1病程短,以鼻腔新生物为特点,病检及时,发现时无明显转移;例2病程长,曾误诊为鼻窦炎,来我院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例1肿瘤体积小,侵犯范围局限;而例2肿瘤体积大,侵犯多个副鼻窦;例1种植粒子充分,内放疗效果明显;例2因经济原因,尽管采用了尽可能最大数量的粒子,但只改善了症状。根据文献报道,影响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