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回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

“大回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

ID:15201519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2

“大回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_第1页
“大回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_第2页
“大回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_第3页
“大回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_第4页
“大回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回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回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关键词】大回环手法  【摘要】目的探讨“大回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突症)的作用和适应证,为腰突症的非手术治疗提供资料。方法选择腰突症患者136例,用“大回环手法”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判断该手法的可能作用。结果经过用“大回环手法”治疗1~3次,纳入研究的患者大多数获得了满意的恢复,证明“大回环手法”治疗某些类型的腰突症的确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结论腰突症的非手术治疗是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手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疗效肯定的重要部分,“大回环手法”是治疗腰突症的有效手法之一,值得运用与进一步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

2、iation,LDH),简称腰突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对腰突症的治疗多主张手法、理疗、药物、手术等多种治疗,而且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1]。何振辉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知名骨科专家,是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大回环手法”是何教授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专门治疗腰突症的手法,经过临床长期应用,证明该手法对某些类型的腰突症的确有较好的疗效。笔者从1999年3月~2004年6月用“大回环手法”8治疗腰突症患者共136例,通过治疗前后疗效评分对比,以及较长时间的随访,证明“大回环手法”对腰突症疗效满意。简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3、料患者136例,男94例,女42例。年龄22~59岁,平均38.6岁。病程3d~63个月,平均7.2个月,治疗前直腿抬高试验角度20°~60°,平均35°;突出节段L5~S1为主63例,占46.3%,L4~5为主57例,占41.9%,L3~4及以上13例,占9.6%。其中79例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占59.8%,两个节段突出者48例,占36.4%,2个以上之多个节段突出者5例,占3.8%。全部患者均通过临床检查,腰椎正侧位照片、腰椎CT或MR检查,参照胡有谷[1]的诊断标准而确诊。1.2治疗方法对合适的治疗患者,均住院治疗,每周做1次“大回环手法”腰部推拿。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麻醉成功后,患者

4、平卧电动牵引床上根据患者体质用25~45kg重量牵引30min(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者除外),然后施以手法。手法治疗后2~3d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起坐及下床站立、行走,可床上不负重翻身,进行腰和下肢功能锻炼。一般进行2~3次治疗,部分患者经过1~2次治疗效果满意,即停止手法治疗。超过3次效果不明显者停用手法治疗,应考虑更换治疗方法。81.3观察指标用杨占军等[2]的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评分,从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来评价治疗效果。该法将患者的症状与主诉、工作与生活能力、下肢功能情况、临床体征等几个方面的表现进行分级评分,最高分20分,最低分0分。根据分值高低分成4个等级:优16~20分;良11~

5、15分;可6~10分;差0~5分。对所有纳入治疗的患者在正式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评分测定,并行自身前后对照,用以判断治疗效果。患者的上述观测数据用SPSS10.0电脑软件作成组设计样本资料自身前后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Ral-Wallis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P>0.05认为差异无显著性。2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治疗前后患者评分情况分布略  表2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评分均值(略)8  统计学结果显示,在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分布及评分均值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认为从临床评分的角度评价,用“大回环

6、手法”治疗腰突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3讨论3.1关于牵引与施行手法的注意事项腰突症的临床分型按照突出之髓核与受压迫神经根的关系分为肩上型、肩前型、腋下型、中央型[1]。对于肩上型和肩前型,进行手法治疗时可以进行牵引;对于腋下型,进行牵引则可能使神经根受到的压迫加重,不宜进行牵引;对于中央型,则不宜做直腿抬高动作及腰前屈动作。3.2大回环手法的主要步骤“大回环手法”是一系列以腰部回旋运动为主要特征的手法,整套手法分3个步骤:(1)动摇突出椎间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令突出的椎间盘移位,以期回纳复位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3)理筋舒筋。具体操作及作用机制简单介绍如下。3.2.1基础松解手

7、法其目的是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与周围组织分离,为其回纳或改变其与受压神经根的关系做准备。患者平卧位腰椎牵引(可用电动牵引)、侧卧斜扳旋腰、俯卧提腿牵抖。作用是使椎间韧带、小关节松驰,能有限移动;使突出的椎间盘与其周围组织相对运动、剥离粘连,让神经根在根管内能松驰移动。8对手法前分析为肩上型腰椎间盘突出者,还可做直腿抬高及足背伸手法,肩前型、腋下型、中央型不宜做直腿抬高及足背伸手法。其机制是被动直腿抬高及背伸足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