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穴位指导课件

中医常用穴位指导课件

ID:15473496

大小:3.40 MB

页数:90页

时间:2018-08-03

中医常用穴位指导课件_第1页
中医常用穴位指导课件_第2页
中医常用穴位指导课件_第3页
中医常用穴位指导课件_第4页
中医常用穴位指导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常用穴位指导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陈水凤3-4F中医常用穴位概述经络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2概述古人认为散布在经络通路上的穴位,是气血出入会合的“处所”,是气的运行通道,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内脏在体表的反应点。又称“腧穴”。穴位的发现与经络理论以及针灸实践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针灸疗法的广泛运用和经验积累,现在发现的穴位越来越多,其中归经的穴位有360多个,没有归经的穴位可能有上千个。3分类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4:十四经穴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及归经,且有主治本经

2、病证的共同作用凡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成为十四经穴,简称为“经穴”概念特点:经外奇穴有的腧穴位置奇,有的取法奇,且有较好的疗效,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指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固定的位置,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的腧穴概念特点如四缝治疗小儿疳积,定喘治疗哮喘阿是穴没有固定的位置、名称和归经,故又称“不定穴”,“天应穴”。7命名根据所在部位命名,如大椎穴、腕骨穴根据治疗作用命名,如睛明穴利用天体地貌命名,如合谷穴、水沟穴、涌泉穴参照动植物命名,如伏兔穴、鱼际穴借助建筑物命名,如天井穴、印堂穴结合中医学

3、理论命名,如三阴交、百会穴8概述腧穴特点:近治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治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特殊作用:双向调节,如足三里、内关;相对特异性:至阴穴可矫正胎位。定位方法体表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法骨度分寸定位法简便定位法一、体表标志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acupoint–locatedmethodbyanatomicallandmark),是以人体解剖学和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两种:固定标志、活动标志(一)固定标志指利用人体体表的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

4、、横纹线以及骨节、肌肉所形成的凸起和凹陷等作为取穴标志。如:鼻尖取素髎;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窝取神阙;第七颈椎棘突下取大椎等(二)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肌腱,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凸起和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屈肘于肘横纹头处取曲池;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咬肌隆起时,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二、手指同身寸手指同身寸法(acupoint–locatedmethodbyfinger-Cun),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

5、位方法,又称“指寸法”。三种指寸法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中指同身寸图拇指同身寸一夫法图中指中节两端横纹头之间为1寸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为1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3寸三、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acupoint–locatedmethodbyboneproportionalCun),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骨度分寸表骨度分寸图头部骨度分寸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直寸,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眉间(印堂)至前

6、发际正中3直寸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3直寸。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18直寸。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9横寸,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横寸,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四、简便定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上方,其食指尽端到达处,即食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取列缺;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上,就是劳宫穴;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应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

7、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任脉督脉奇穴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太渊尺泽列缺手太阴肺经常用穴位列缺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模纹上1.5寸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即是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头痛、齿痛、项强、口眼喎斜等头项部疾病操作手法向上斜刺0.5-0.8寸○手阳明大肠经常用穴位合谷曲池迎香迎香定位鼻唇沟中,鼻翼旁0.5寸主治鼻塞,鼽衄,口歪等局部病症,胆道蛔虫症操作手法平刺或略向内上方斜刺0.3-0.

8、5寸;不宜灸○曲池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肠胃病症,目赤痛,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瘾疹、湿疹、瘰疬等皮肤外科疾患操作手法直刺l-1.5寸;可灸○手三里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主治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操作手法直刺0.8-1.2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