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

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

ID:15618796

大小:2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4

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_第1页
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_第2页
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_第3页
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_第4页
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第23卷第3期Yo1.23No.3长春师范学院Joui'nalofChangChunTeachersCollege2004年5月May2004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韦晓娟(广两师范人学文化'旅游学院,广两桂林541001)[摘要]民间口承故事足民俗学的一个露要部分,民俗学者研究的视野里,文本研究一直是口承故事研究的重要方式,而对于u承故事赖以生存的"讲述情境"——艮u民俗学者有关表演理论中的"表演空间是缺乏关注的.事实J-,民问口承故事讲述中传达的并仅仅是文本的内容,还在讲

2、述过程中附加了许多"情境,只有将文本情境相结合,才能_史好地考察民间U承故事这一动态文化的深刻内涵.[关键词]民间口承故事:表演理论:情境[中图分类号]I207.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178X(2004)o3—oo85—03民间口承故事,是指人人众以口头形式创作并传承的各类散文性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作为一种俗文化事象,一直是俗学重要的研究对象.我国现代民俗学的开端即以收集和研究民间口承故事为开端的.作为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口承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

3、涵,民众的传统观念利习俗在民间口承文学中人多得到了体现和反映.一,民间口承文学的研究领域对于民间口承故事米说,主要是从文学批评和文化人类学的民间传承与闲暇生活研究进行探索.文学批评是将民间口承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米进行研究,此研究是以文本为研究中心,目的是为了从文本的研究中发现其叙事规律.间传承与闲暇生活研究则着重于分析口承故事在传承过程中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与作家文学不同,口承文艺具有变异性,群众性,口头性,传承性等特点.口承文艺没有署名的作者,每一个传承者可能都是潜在的作者,而且听众不是被动的

4、,他们可以参与到故事的创作中.所以对于口承故事的分析不仅仅要采取对文本的分析得山其规律,还廊有另外一个层次与之相对应,即传承研究来分析.传承研究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开展对间口承文学叙述环境外部条件进行分析,但是传承研究中也有缺陷,因为传承研究的对象并不是定的,不断变化的叙述环境也给传承研究带来了困难.可以说,文学批评和传承研究各有利弊.文学批评即文本研究保存了对民间口承文学详尽的描述,但缺乏对生活传承研究的开放性;传承研究对传承过程I叙述环境有较好的描写,但不太适合社会整体性意义的归纳,缺乏对文本研究的

5、传递性的研究.而表演理论正好自觉地触及文学批评和传承研究两个方面的不足,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2O世纪7O年代美国的一些人类学家提出表演理论斤,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在民俗学领域里,这一理论将间口承故事定位为一种在特定情境中具有互动性的语言艺术活动,强调了对口承故事表演过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表演理论的代表人物,理查德?鲍曼(RichardBauman)强调"表演是一个有机性的概念,它把艺术活动,表现形式和审美反响全包括在一个概念框架里,并且,这样的表演总是发

6、生在特定地区的文化观念和情景中."…在这里,他用联系的系统的观念,把"表演"看作是情境中的活动,也就是说,"表演"是口头文学的现实活动,表演理论将民间口承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米看待,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文本.二,"传播"与"表演":民间口承故事变异性探索,民间口承文学在流传过科中往往会发生变异,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观念和素材,使得口头创作不断处于变化状态之中.变异现象是口头文艺的一个本质特征.过去,民俗学者在研究口头文学变异特征时,常把讲述过理解为传播过程,并认为传播内容是基本

7、稳定的.变异现[St稿日期]2o04—03—30[作者简介]韦晓娟(1978一),女,I:族,广两桂林人,广两帅范人学文化与旅游学院2002级应用民俗学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民俗学研究.85象成为传播研究首先要关注的问题,然而传播研究能否合理地从众多变异文体中指出"初始形式"就成为一种困难.表演理论的提出,也为口承故事变异性特征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特定的情境决定了他们的异同.以《孟姜女》在壮族地区的传播为例,《需姜女》是J'.泛流传丁汉族地区的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中,这一传

8、说也流传剑了壮,侗,毛南等少数族地区.其中壮族的有壮族师公唱本《姜诗》.壮族《姜诗》为J马山问壮师抄本《十四孝"欢"唱》第十八篇,是丧礼中演唱的.在壮族的丧礼中,主家一邀请师公通宵达口.地唱"师",急悼念亡人,义娱慰宾客.因此,《姜诗》在壮族人的心中是一个讲"孝"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思想与汉族相比有了很火的不同.当师公唱罢姜诗找到丈夫尸骨壮烈殉夫后,接着唱她夫妇二人的魂魄向阎千中诉,阎干让她俩化蛇守母……这些后续的情节虽然"画蛇添足",但也适应丧礼中慰灵的特定需要,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