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必修一

《游褒禅山记》必修一

ID:1580254

大小:2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12

《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第1页
《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第2页
《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第3页
《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第4页
《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必修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游褒禅山记》必修一 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 岳春光  【前梳理】  在新教材里这是一篇自读,但考虑到学生自读有一定困难,而且这一在写作方法和前面的《兰亭集序》与《赤壁赋》有很多可以通过比较加强认识的地方,而且在内容上也有指导意义,所以准备进行讲读,计划两时完成。准备教授的内容:  1、这篇的的写作顺序不同于一般游记的记叙顺序,先叙事再谈理最后补叙游览的时间以及同游的四人。这是在写法上的有意安排,因为王安石所要强调的是在这次失败的游览中所悟出的“个人准则”。因此上《游褒禅记》重在游览过程与感受过程的

2、叙述最后得出结论,使用的是“依事说理”的方法,符合“知、思、悟、行”的认知过程。  2、《游》由经历的事情而生感慨,再由感慨进一步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悟),最后写下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知、思、悟、行”过程很明显。  3、与《兰亭集序》的比较:    《兰》尽兴而悲(重在情感)。      《游》败兴而悟(重在理智)。      可以说明,无论是尽兴还是扫兴,都可以对人有所触动,都会使人有所收获,从而可以引申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关注我们的生活经历,一样会像《游》中提到的“古人

3、”一样观万物而有得。  4、与《赤壁赋》的比较:    《赤》(客)触景生情;(苏)取景论理──事简议多。    《游》依事说理(缘事悟理)──事理各半。    《赤》则是淡化过程重在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向我们展示异常精彩绝伦的关于人生态度的辩论会,不突出思考的过程。另外,两位辩手都是从眼前环境中取材,客是取地点而生情,苏子则是水月达理,同出一景,却又各富理趣,确实是佳妙之作。(这一部分在教授《赤壁赋》没有得及进行,挪到此中。)    《游》由经历的事情而生感慨,再由感慨进一步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而得

4、出自己的观点(悟),最后写下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知、思、悟、行”过程很明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作者的观点、学习本的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以作者的论点考察自的生活学习。  3、通过比较加深本单元的理解。 〖计划用时〗  两时。 〖教学步骤〗  1、作为复习与铺垫,齐读《赤壁赋》。  2、导入。  3、学生默读、齐读各一遍。  4、疏通大意,找出重点段落、分析作者观点。  5、与《兰亭集序》比较,明确相关内容。  6、与《赤壁赋》比较,明确相关内容。 【堂简述】  第一时。

5、完成了《赤壁赋》的诵读。由王安石变法导入(可以用印证,中的观点),完成诵读。梳理了第一、二段。没有翻译,让学生注重注释,互相补充理解。在讲授中,调动了学生游览的经历。  第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详解“志”、“力”、“不随以止”(不盲从)、“无物以相之”(客观条)的关系。进行与《兰》的比较,强调了对失败经验的汲取是更为重要的。举了“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面对几百次失败,说:我已经知道了这几百种材料不适于做灯丝。”的例子。进行了与《赤壁赋》的比较。通过三篇的差异比较,总体强调,的形式要服从于所要强调

6、的内容、材料的安排应以感受最深、最突出的内容为中心。【后反思】  学生对于言还是存在,先入为主的“看不懂”现象。根据导引大部分学生能够理顺大意,这反映出学生大多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