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ID:16116704

大小:88.0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8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_第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_第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_第3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_第4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浏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2、初步理解本单元的主题:思乡怀乡。3、虽是托物寄情,但寄托的方式却因人而异。教学重难点:体会托物寄情的方式教学准备:歌曲《我的中国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读书的好处读书的方法:怎样读一本书怎样读名著┅┅并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读一读。2第二单元的主题又是什么?二、听歌曲悟题。1、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教师播放《我的中国心》)2、在歌曲中你听到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3、是呀!浓浓的思乡情、款款恋乡意。这就是

2、本单元的主题。在本单元有哪些优美的文章,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下。(学生浏览本单元课文)4、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文题目。三、体会托物寄情的方式。1、齐读文章的题目再抒情地读。有什么感受?2、很美,它们不仅题目美,内容更感人,小声默读。3、优美的文章,这是散文的特点。在文中你们都读到了什么?4、虽然都是思乡,但也有不同之处。(学生思考回答)5、教师小结本单元的特点。都是寄物抒情,但寄托的方式不同,这就是本单元的特点。四、《天净沙秋思》1、8课《小桥流水人家》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2、齐背《天净沙秋思》感悟诗词中的天涯游子意。3、我们的5课《古诗词三首

3、》又是怎样表达他们的思乡情的?大声朗读,初步感悟。五、课堂小结1、同样的思乡情,可以用歌曲、诗词、散文来表达,但他们的寄托方式却各具特色,这是下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2、欣赏歌曲《故乡的云》5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

4、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学习方法:借用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质疑问难,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教学理念:以文定教、顺学而导──根据古诗词的体裁和思乡诗词的题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和规律,确定了以朗读品味为主的教学方法;依据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设计了对比教学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一、诗歌朗诵,寄托乡思。1、教师配乐朗诵《乡愁》2、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自己搜集的关于思乡的古诗词。3、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念之音。今天我们就随着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走进诗人的思乡的心

5、绪吧。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1、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课题的意思。重点解释泊船的“泊”。通过课题你还知道什么?2、那诗人的家乡在哪里?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在诗中找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钟山”3、诗中还有一个地点“京口”(学生回答)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三个地方的位置。4、“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在瓜洲看望家乡时的所见所思。他看到的是与瓜洲()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教师板书:一水、只)5、请学生看黑板。同学们在宋代人们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马车、木船)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而

6、在诗人的眼中却(),从哪里看出(只)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觉?(学生谈自己的见解。)1、介绍王安石。2、齐读,想一想,哪句最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一、品词析句,体会情感。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一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说一说)从哪个字可以看出“绿”(阅读资料袋,体会绿的意境。)2、是呀,春天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自己离开家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明月何时照我还。”“还”就是回家,从这个字我们读出了(学生自由说。)3、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4、配乐朗读。四、自读感悟,点拨《秋思》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

7、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王安石无限的乡愁,那引发客居洛阳的张籍的乡愁又是什么呢?2、自由朗读体会。3、交流汇报。(1)“洛阳城里见秋风”乡愁生于秋风里。秋风看不见,摸不着,为什么诗人要写“见”秋风?他看见的是什么?(2)孩子们,诗人伫立在瑟瑟秋风里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是什么?投影出示诗人所写的部分关于家乡、亲人的诗句: 夜月红柑树,求凤白藕花——《送从弟戴玄往苏州》 骨肉待我欢,邻人望我荣——《南归》(3)教师小结: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红柑树、白藕花,他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引读:“洛阳城里见秋风。”他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

8、、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____,引读:“洛阳城里见秋风。”(4)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就是信。秋风瑟瑟,乡思绞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