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型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

用新型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

ID:17068712

大小:2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7

用新型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_第1页
用新型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_第2页
用新型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_第3页
用新型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_第4页
用新型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新型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新型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真怀当前,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拉大,农民缺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靠种地过不上富裕的生活;产业发展中最复杂的矛盾是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涝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社会结构中最尖锐的矛盾是城乡二元治理,城市越大,农村越穷,农村仍然普遍存在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和上学难。我认为,应通过新型城镇化这个主轴和总纲,作出从上而下、以难带易的制度安排,系统应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根本问题。这是一个治国新思维,牵一发动全身,具有纲举目张的战略统揽作用。一、新型城镇化需要在盘活农民土地上破题,做到哪说到哪,一步一步地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否则,用尽补贴、

2、免税等办法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92004年以来,中央发了10个一号文件,每年都会强调一个重要的政策意图,就是告诉农民多种粮食,为此几乎用尽了补贴、免

3、税等各种各样的扶持手段。应该说这个出发点是好的,13亿人口的大国,吃饭毕竟是头等大事。但由于文件与三农实际存在偏差,结果是南辕北辙,粮食增产不增收,全国800个产粮大县无一例外都是财政弱县和农民穷县。再看看江阴、昆山和张家港这些所谓的百强县,没有一个是因为种粮而强的。我还发现,黑龙江省70个产粮大县中,有43个财政收入不足亿元,有21个还没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有60个仍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政府运转。我看到这种情况后心情很沉重,中央要粮食安全、地方要可用财力、农民要增加收入三者之间是有矛盾的,不设法解开这个结,产粮大县就会认为一号文件是让老实人吃亏。我算过一笔账,全国2.5亿个农户承包了18亿亩

4、耕地,平均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大约为7亩,人均大约为1.39亩。但平均数不代表大多数,现在有14个省份人均占有耕地不到1亩,660多个县人均耕地不足0.5亩,也就是说这些省和县的农户经营规模已经很小。这些数据,不包括各地侵占耕地后以次充好的情况。我还算过一笔账,农民种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粮,扣除农资成本上涨因素,亩均净利润是185.2元。也就是说,即使按户均7亩地、夏秋两季都收粮计算,每年种粮净利润不到2,600元(185.2元×7亩×2季)。这就是农民种粮收入的家底。从我去过的地方看,青壮年外出打工,有的干脆撂荒,有的租给别人,种地的是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种粮口粮化、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

5、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实际上给中央出了一道题,增加农民收入连续10年是一号文件的核心目标,但年年讲年年落不到实处。用农民的话说:“听中央讲话满怀希望,看自己生活还是老样。”农民为什么穷?我看穷就穷在没有合法、稳定的财产收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做到哪说到哪,一步一步地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我认为,农村产权这层窗户纸不捅破,增加农民收入就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找不到发病的症结所在。市场经济的前提是产权清晰,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虚化了产权主体,农民不是自己宅基地和承包地(林地、牧场)的所有者。我去过很多农民家庭,父老乡亲们两手空空,除了简单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外,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贷款抵押物

6、都拿不出来。要知道,现在很多行业的前景都取决于农村的购买能力。农民的腰包鼓不起来,整个国家就会失去内需拉动力。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9我想,要让农民增加收入,就必须通过新型城镇

7、化挖穷根,敢于碰土地所有权这个敏感问题,否则树根不动,树梢白摇。估计一些人会担心,这样做有违现行的经济制度。但我的研究表明,党在根据地、解放区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兴国土地法》(1929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31年)、《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都是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私有制。这些法律和文件还特别规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