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六化”破解“三农”难题

用“六化”破解“三农”难题

ID:21655843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用“六化”破解“三农”难题_第1页
用“六化”破解“三农”难题_第2页
用“六化”破解“三农”难题_第3页
用“六化”破解“三农”难题_第4页
用“六化”破解“三农”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六化”破解“三农”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六化”破解“三农”难题“三农”问题,或称“三农”难题,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着力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重点与难点所在。这己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我省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民收入下降,城乡差距拉大。从1997年开始,我国农民收入増幅递减,如扣除物价因素则为负増长,即农民实际收入在下降。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81,到20世纪90年代,城乡收入之比上升为2.471:,2002年城乡收入之比达到3.111如按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就更大

2、,其比值高达61位居世界之最。而且,目前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不仅如此,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贫富悬殊越来越明显。如200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又増长0.75个百分点,年收入在500~1000元的又増多0.43个百分点。这个比重超过了1996年。这部分农户约占全国总农户的14.18%相当于3424万户,人口总量不少于1.3亿二是剩余劳力多,就业门路窄。按“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温铁军博士的估计,中国农村有近6亿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其中农业仅需1亿,其余5亿中,有约1亿人在第二、三产业就业,还有4亿的剩余劳动力。可见,我国剩余劳动力资源是何

3、等丰富!如何解决这4亿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破解“三农”难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虽然目前我国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步伐,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仍然较窄,要在短期内“消化”这4亿剩余劳动力,则不是一件易事。三是农民素质低,农村条件差。“三农”问题之一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队伍数量庞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如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3左右,其中仍有8000多万文盲、半文盲(2002年),由于农民数量多、素质低,势必导致农村条件差,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条件往往比较恶劣。“三农”问题不解决,全

4、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能是一句空话。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偏低、农民收入増长缓慢。因此,要彻底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持续増加农民收入。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所表现出来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城市经济的比较优势,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走出一条“以工兴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良性循环路子。如上所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増收问题。因此,要彻底破解“三农”难题,就必须探讨持续増加农民收入的新思

5、路、新方法、新途径。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用经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发展农业,将农业的发展置身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是新世纪増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新世纪、新阶段促进农民増收和破解‘三农”难题,应采取以下新对策、新途径和新措施一即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专业化、优质化和知识化,或简称为“六化”。一、城镇化目前,我国、我省农民收入十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相当多的农民,或是处于“失业”状态,整天无事可干,当然也就没有收入;或是处于“隐形失业”状态,即每年只有3个月左右在从事农业生产

6、,而其余9个月则处于“空闲”。据统计,我国平均每个劳动力用于耕种土地的劳动时间不足100天。可见,要提高广大农民收入,必力的就业范围、就业规模,这对于促进农民増收和彻底破解“三农”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城镇化”,即加快小城镇建设,对于吸纳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等均有重要作用。1978年我国只有建制镇2176个,1988年发展到11481个,2001年发展到20374个。在最近10年间,我国每年新増小城镇800个左右。1978~1999年,我国城镇人口増加2.1亿人,扣除城镇人口自然増长部分,吸纳农村人口1.4亿,其中小城镇

7、吸纳0.8亿人。就江西省而言,到2002年,江西省建制镇的数量达到705个,分别比1990年和1996年増加525个和186个,分别増长2.9倍和35.8%;建制镇占全省乡镇个数的比重由1990年的14.5%提高到2002年的46.8%。镇区的人口也从1996年的172万人发展到2002年的240万人増加68万人増长39.5%。由此不难看出,加速城镇化,对于尽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和明显效果。二、工业化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对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4]。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表明,农村工业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器”。据统计

8、,1978~1992年我国农村工业从业人员由1734.36万人,増加到6336.4万人,年均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