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从摸石头过河到架桥过河

中国改革从摸石头过河到架桥过河

ID:17182568

大小:2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8

中国改革从摸石头过河到架桥过河_第1页
中国改革从摸石头过河到架桥过河_第2页
中国改革从摸石头过河到架桥过河_第3页
中国改革从摸石头过河到架桥过河_第4页
中国改革从摸石头过河到架桥过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改革从摸石头过河到架桥过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改革从摸石头过河到架桥过河聂辉华    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收入(GNI)超过了4000美元,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然而,总体上中国的改革并未完成,而是进入了深层次阶段。经济改革初见成效,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善,政治改革踌躇不前,社会改革任重道远。中国社会仍然面临诸多重大问题的考验,未来的改革更加牵动人心。为此,回顾中国改革道路的特点,剖析其成败之因由,可为未来的深层次改革提供思路。    中国的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宪

2、法框架下将西方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和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是其特点的最形象的概括。当年,邓小平确定了改革和开放的基本国策,但是并没有为改革的具体过程设计详细的路线图。相反,他认为改革是“伟大的试验”,鼓励地方政府“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就是陈云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    陈云在很多场合提到“摸着石头过河”。早的可推溯到1950年4月7日陈云出席政务院第二十七次会议时,在发言中指出:“物价涨不好,跌亦对生产不好……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好。”(《陈云年

3、谱》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4页)1961年3月,陈云在听取化工部负责人汇报时说:“看来,一件工作的改革,要先进行试验,不能一下就铺开来搞。搞试验要敢想、敢说、敢做,但在具体做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要把试验和推广分开,推广必须是成熟的东西,未成熟之前不能大干。”(《陈云年谱》下卷,第69页)1980年12月16日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

4、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谈“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时说:“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步子要小,缓缓而行。这

5、绝对不是不要改革,而是要使改革有利于调整,也有利于改革本身的成功。”(《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9页)从陈云在多个场合的讲话中可以发现,陈云讲“摸着石头过河”主要是要求各项工作中应从实际出发,力求稳当,“不能要求过急”。这与后来被视为“渐进式改革范式”总纲的“摸着石头过河”有些不同。    以“摸着石头过河”为特点的改革有其成功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弊端。    一、“摸着石头过河”的成功之处    改革是利益的重新调整,也可以理解为重订契约。但是中国的改革因其“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只能看做是签

6、订了一种不完全契约。所谓不完全契约,指缔约双方不能完全预见契约履行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无法达成内容完备、设计周详的契约条款。简单说,不完全契约就是无法包含未来所有可能情况的契约。由于这种契约的不完全性,各方当事人只能等事情发生之后再进行谈判和利益分配,这激发了交易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当事人在事前做出的专用性投资会面临事后被对方“敲竹杠”的风险。为了最小化这种风险,应该在事前对事后的剩余控制权或者产权进行分配,最优的方案是将剩余控制权交给对投资重要的一方。通俗地说,当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发生时,应该将事后的决策

7、权交给重要的一方。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中国的这场改革试验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达成了一个不完全契约:地方进行改革试验,如果成功则在事后得到中央肯定,并且其经验作为正式的政策或制度推广到全国,然后中央和地方分享改革成功的收益;如果失败,则地方自己承担风险。    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秘密签署了一个承包村内田地的协议,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小岗村民的做法在当时要冒坐牢风险。当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封来信,批评安徽的做法动摇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幸运的是,当

8、时的安徽领导人万里顶住了压力,并获得了邓小平的支持,这使得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成为惠及全国的国策。乡镇企业、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和股份制银行等改革措施也都是通过类似的渠道由地方试点变成中央决策。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