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生物的新陈代谢2

专题二 生物的新陈代谢2

ID:17684510

大小:37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04

专题二  生物的新陈代谢2_第1页
专题二  生物的新陈代谢2_第2页
专题二  生物的新陈代谢2_第3页
专题二  生物的新陈代谢2_第4页
专题二  生物的新陈代谢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二 生物的新陈代谢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植物的新陈代谢一、知识网络(一)新陈代谢: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发现新陈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代酶的高效性谢酶的特性酶的专一性(例外:固氮酶有两种底物)与酶酶需要适宜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酶酶制剂的生产酶工程(选学)酶制剂的应用生物工程各分支领域之间的关系(二)ATP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新陈ATP的结构简式:A-P~P~P代谢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与ATPATP的形成途径:对于人和动物来说,来自呼吸作用,还来自磷酸肌酸的分解,

2、对于绿色植物来说,主要来自呼吸作用,还来自光合作用(三)植物的新陈代谢概念光反应酶分布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上发现酶暗反应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场所:叶绿体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种类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分布: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上作用: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过程:光反应:水的光解、ATP的形成光暗反应:CO2的固定、C3的还原制造有机物合重要意义转化并贮存能量调节大气中O2和CO2的含量作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作用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一年种两至三茬用应用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光照强弱的控制二氧化碳的供应必

3、需矿质元素的供应C3植物与C4植物的概念C3植物与C4植物C3植物与C4植物叶片结构的特点C3途径和C4途径(选学)概念: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转变成氨的过程生物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与一些植物互利共生如根瘤菌固氮微生物的种类自生固氮微生物:在土壤中能独立固氮如圆褐固氮菌生物固氮过程生物固氮在氮循环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4渗透作用的原理:渗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主要吸水器官和部位:分别是根及成熟区表皮细胞物吸胀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没有大

4、液泡,对吸水原理:细胞壁、细胞质中含有大量亲水性物质水吸水细胞结构特点:具有大液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分吸收渗透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吸水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收细胞质和原理吸水: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利失水: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用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运输渠道:导管动力:蒸腾作用利用1%-5%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散失95%以上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合理灌溉:根据植物需水规律适时适量用水,达到少水高效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吸收形式:离子状态植吸收过程:主动运输物吸

5、收特点:与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的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矿运输渠道:导管,随水分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质动力:蒸腾作用营可重复利用:离子状态,如K+养利用不稳定的化合物,如N、P、Mg不重复利用:稳定的化合物,如Ca、Fe合理施肥:根据植物需肥规律,适时适量施肥,达到少肥高效无土栽培:原理:根据需要配制营养液,栽培植物优点:高产洁净,节约水肥,工厂化、自动化,扩大栽培范围二、重难点分析1.活细胞都能产生酶,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分别使新陈代谢能高效和有序地进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最适宜的PH值条件

6、下,酶的活性最高。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酶的分子结构未被破坏;而高温、过酸、过碱及某些毒物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失去活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2.ATP的考点有三,①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物质,②ATP的产生(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利用形式,③ATP与ADP之间频繁的相互转化与代谢关系。酶ATP════════ADP+Pi+能量另一种酶注意:反应式中,物质是可逆的,而能量不可逆。3.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根本能源——光能;储备能源——脂肪(糖元);

7、主要能源——糖类;直接能源——ATP。14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中关于吸胀吸水是:细胞中的亲水性物质与具极性的水分子结合,使其膨胀的现象。这些亲水性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亲水性依次递减。还要记住几个吸胀吸水的特例:干燥的种子,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茎的形成层细胞,这些细胞内都无中央大液泡。植物形成液泡后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注意以上两种吸水方式及其变化,如小麦根尖结构:根冠(具液泡)、分生区(液泡尚未形成)、伸长区(液泡由小变大,由多变少)、成熟区(具大液泡),其主要吸水方式依次为:渗透吸水、吸胀吸水、以吸胀吸水为主、以渗透吸

8、水为主。5.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原理与过程吸收动力吸收特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完成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选择吸收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多少有关水分的吸收液泡形成前:吸胀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