菉竹山房教案57314

菉竹山房教案57314

ID:18562513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9

菉竹山房教案57314_第1页
菉竹山房教案57314_第2页
菉竹山房教案57314_第3页
菉竹山房教案57314_第4页
菉竹山房教案57314_第5页
资源描述:

《菉竹山房教案573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菉竹山房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1994)1908年4月5日出生于塾师兼商人的家庭。原名祖缃,字仲华,十四岁时改名祖襄,笔名吴组缃、芜帝、野松、寄谷、木公等。安徽泾县茂林人。父亲吴庆余是个秀才,受康梁维新思想影响,反对科举,学洋文,后弃文经商,小有资产,在家乡兴办了两所私立小学。泾县茂林村虽然风光优美,山色秀丽,却长期积沉着封建宗法制的陈规旧习。少年时代的吴组缃曾目睹村里一些青年妇女因触犯礼教和族规,被扔进石灰坑内活活烧死的惨剧。而吴氏大家族的迅速分化,形成各阶层人物,又使吴组缃有机会接触族内一些贫苦劳动者,从而较多地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境遇。所以他

2、的小说创作总是以皖南山村为基地,写他“所熟悉的人和事”,但按内容又可分为恋乡情绪小说和社会剖析小说。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3年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小草》,1925年3月在《妇女》杂志上刊出的短篇小说《鸢飞鱼跃》,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1927年同沈菽园女士结婚,在养正、福群小学任教员。1929年,吴组缃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次年转入中文系,曾与林庚、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在清华大学时

3、期,是吴组缃文学创作的高峰阶段,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他创作的小说《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等,以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享誉文坛,尤其是小说《一千八百担》,借宋氏家族的一次宗族集会,形象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衰落。吴组缃的创作朴素细致,结构严谨,擅长描摹人物的语言和心态,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堪称写皖南农村风俗场景第一人。1933年升入清华研究院,专攻中国文学,但没读完研究生就离开了。他的传记记述到此往往语焉不详。就此,吴先生的弟子张健曾特

4、意向他探究过其中原委。据吴先生说,读研究生期间,他曾选了国学大师刘文典的六朝文学课,在学期作业中,他骂六朝文学是娼妓文学,刘教授非常生气,就给了他一个不及格。但刘教授同时也托人带口信给他,只要他改变观点,就可以过关。当时,吴组缃已经结婚生子,全家要靠他的奖学金生活。一门课不及格,就意味着拿不到奖学金,而拿不到奖学金,全家人的生活就没有着落,也就意味着他不能再继续学业。但吴组缃硬是没有收回自己的观点,结果不得不中断学业,经人介绍到南京的中央研究院供职。(郑振铎、章靳以主编文学季刊时,吴尚默默无闻,某次投稿一篇,用宗族制度农村经济崩溃为背景,篇名《一千八百担

5、》。郑振铎初未置意,遂以字数太长退回,不料吴来信大骂,指编辑有眼无珠,埋没佳作,郑竟愕然,待仔细重读,确是杰出的创作,一面道歉,一面将吴狂捧,由是吴祖湘顿成文坛红人!和吴组缃有过长期交往的北大中文系教授方锡德讲过一件小事:上世纪40年代,吴组缃曾应聘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授,当时是在学期中间,校方希望他开半学期的课,但要支付给他整学期的薪水。吴组缃当即表示:“这样怎么行?我明明只上了半学期的课,怎么能拿你们一学期的薪水?”“文革”期间,吴组缃自己被打成了牛鬼蛇神,夫人被折磨得精神失常,但他在军宣队召集的一次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仍然坦率直言:“想起这场革命,我

6、就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当时许多人很为他着急,怕他挨批,因此劝他承认这个说法不妥,以便了事。但吴组缃执意说这就是他的原始感觉,最终也没有改口。1985年,刘勇强考取吴组缃的博士生,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先生,就有一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正好有一个外地学者来拜访吴组缃,拜访者编了一本清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的选注本,想请吴组缃题签。但吴组缃看后,直率地对那位学者说,自己认为他对纪昀的看法并不妥当,所选的篇目也不理想,因此,不能题写这个书名。)61934年,吴组缃中断学业,到南京中央研究院任丁文江的秘书半年。经郑振铎介绍,结识了王任叔、张天翼、蒋

7、牧良、朱凡等人,常在一起探讨文学创作问题。1935年初,应聘担任冯玉祥的国文教师兼秘书。1936年与欧阳山、张天翼等左翼作家创办《小说家》杂志。1938年,作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人之一,与老舍共同起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任协会常任理事。1943年3月出版长篇小说《鸭嘴涝》(又名《山洪》),描写抗日战争中农民民族意识觉醒的曲折历程,塑造出章三官这个质朴善良、坚韧勇敢的农民形象,是抗战文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1946-1947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建国后,吴组缃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1

8、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和古典小说研究等课程。曾任中国文联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