菉竹山房教案

菉竹山房教案

ID:38248981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7

菉竹山房教案_第1页
菉竹山房教案_第2页
菉竹山房教案_第3页
菉竹山房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菉竹山房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菉竹山房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这篇小说控诉封建传统文化压抑人性、摧残生命这一主题,领会二姑姑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2、具体分析这篇小说描写人物、表现主题所运用的侧面烘托方法。3、说明景物描写在这篇小说中所起的表达作用。4、理解小说独特的叙事视角教学时数2课时重点与难点1、封建传统文化压抑人性、摧残生命的主题;2、描写人物、表现主题所运用的侧面烘托方法。3、小说独特的叙事视角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1994),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吴祖襄。安徽泾县人。1908年4月5日出生于塾师兼商人的家庭。在宣城、芜

2、湖、南京读中学期间,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对新文学产生兴趣,开始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与《妇女杂志》上发表《鸢飞鱼跃》等短篇。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在《清华周刊》(文学)月刊上发表小说:《离家的前夜》、《菉竹山房》等,大多表现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妇女、青年的压迫。茅盾的《子夜》的出版开拓了吴组缃的艺术视野,他开始有意运用科学现点解剖社会生活的各种断面,在《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小说《一千八百担》《天下大平》《樊家铺》以及速写《黄昏》等;并以圆熟的艺术技巧,展现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凄厉郁怒的生活画面,真实有力地表现出凹世纪3

3、0年代中国农村急剧破产、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赢得了文坛的赞誉。这些作品收入《西柳集》(1934)和《饭余集》(1935)。41935年1月起,吴组缃应冯玉祥的邀请,担任国文教师和秘书,长达12年之久(有间断)。在此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鸭嘴崂》(又名《山洪》1946)和《铁闷子》等短篇,反映农民、士兵抗日意识的觉醒。1946-1947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和古典小说研究等课程。二、写作背景作品完成于1932.11.26,发表于193

4、3年1月《清华周刊》,当时1.我国已经受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洗礼,大城市中的人们思想出现转变2.我国农村有冥婚习俗存在。三、层次结构及主题(一)开头至第九节,即”于是阿圆不愿去的心,变的急于要去了。1、(开头两节)“我”和阿圆新婚回到家,二姑姑要他俩去住些时候;我”记忆中的二姑姑家.2、(第三节至第七节).二姑姑年轻时期的恋爱,婚姻故事.3、(八九两节)阿圆特别害怕大伯的”亲热”,还是愿意去二姑姑家.(二)(十节至第十五节)初到箓竹山房,二姑姑的喜欢以及丫头兰花的忙碌.(三)(十六节至第三十五节)一行四人参观箓竹山房,处处散

5、发出阴森,恐怖,二姑姑不忘姑爹,”我”和阿圆睡在姑爹房间。(四)(三十六节至末尾).阿圆越来越感到害怕,门上的册叶小窗露出”鬼脸”……原来是二姑姑和兰花.四、艺术特色1、刻画人物采用了侧面渲染和烘托的表现手法。小说通过对菉竹山房这一中心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人物生活的环境和氛围。写菉竹山房正是为了突出生活其间的主人。景物与人物有着互渗关系和比喻关系。2、小说叙事视角独特托多罗夫指出:“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不是以‘它们自身’出现,而总是根据某种眼光,某个观察点呈现我们面前。…‥4视点问题具有头等重要性确是事实,在文学方面,我们

6、所要求的从来不是原始的事实或事件,而是以某种方式被描写出来的事实或事件。从两个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事实就会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件。”[“视点”即通常所说的“视角”。视角代表了某种意识形态或实际的人生方向,它有一个具体的载体,即持有某种意识形态或实际人生方向的人,在小说当中,则是一个或几个虚构的人。一部小说叙述视角的载体分成了两大类:叙事者视角和人物角色视角。《菉竹山房》的作者吴组缃先生在叙述故事时,设置了第一人称的“我”作为叙事者视角,以“我”和妻子阿圆去看望抱着灵牌作了新娘的二姑姑为线索,来写“我”和阿圆所听到、看到的主人公

7、二姑姑的故事。另外,第一人称叙事者通过对词语的选择,巧妙地进行了视角转换,呈现出叔祖、少年家等次要人物角色视角。主人公二姑姑的视角:在二姑姑的心目中,她和已亡人之间是人鬼情未了似的爱情。次要人物角色的视角:在次要人物角色的视角下,二姑姑和少年之间演绎的是“伤风败俗”的故事叙事者的视角:在叙事者眼里,二姑姑的故事也不是一个爱情故事,那二姑姑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性质?叙事者是不是可靠的叙事者?隐藏在叙事者背后的作者的意图是什么?本文的叙事者是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作者设置一个不可靠叙事者的目的,显然是不希望读者从叙事者角度看待二姑姑。这

8、也正是第一人称叙事者带来的“距离控制”的美学效果。第一人称叙事的美学效果即是拉开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叙事者成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中介,这一中介的存在使读者不会把小说中叙事者的观点误认作是作者本人的思想态度。作者的写作意图并非单纯地表达传统文化对二姑姑正常人性的压抑,而是参照着一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