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诗意:《菉竹山房》新诠

反诗意:《菉竹山房》新诠

ID:23922227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反诗意:《菉竹山房》新诠 _第1页
反诗意:《菉竹山房》新诠 _第2页
反诗意:《菉竹山房》新诠 _第3页
反诗意:《菉竹山房》新诠 _第4页
反诗意:《菉竹山房》新诠 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诗意:《菉竹山房》新诠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诗意:《菉竹山房》新诠  吴组缃虽然算不上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作家,但对其圆熟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文学史还是评价很高的,有论者将其划进“第一流小说作家”行列1],而《菉竹山房》则被公认为其代表作,是“吴氏最富诗味的小说”2],长期以来被选入各种现代文学作品选本。但从这篇小说的接受史来看,存在着高度评价和浅层分析的矛盾。目前有两个基本结论:一是小说的“诗意”,体现在探亲的“历险”之旅和山房的环境描写等等之上;二是对主人公“怨妇”3]的命运和人格判断,体现在对二姑姑的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声讨之上。但是,

2、如果我们循着该作品的主要创作手法即精神分析的路径,展开象征破译和症候分析,会发现:一,“我”与阿圆的探亲之旅、沿途田园风光、山房的环境描写、“蝴蝶传奇”等,其实是人物主要是二姑姑的潜意识即“本我”或者说是性意识的象征。鉴于二姑姑本我的创伤和残缺,有关它们的叙述应该是反诗意的;二,二姑姑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这无可质疑,但她不仅仅是一个“怨妇”,而且还是一个“恶毒妇”4]。她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生理需要遭到压制,人格心理遭到扭曲,不人不鬼,虽生犹死,但她又自虐虐人,将自己的不幸阴毒地转嫁给更弱小者

3、,即小说中的兰花,“怨妇”成了“恶毒妇”,这又让人惋惜和痛恨。由此看,《菉竹山房》不是一篇关于婚恋传奇、乡土抒情的诗意小说,从本质上说,它是反诗意的。    一、无关爱情的“才子佳人”传奇    一般来说,“才子佳人”的故事,大多与爱情、浪漫、传奇、诗意有关。但我们发现,二姑姑与“少年”的“爱情”起源只是表面符合传统“才子佳人”故事的陈旧套式:少年是叔祖的得意门生,小姐善于绣蝶,德才双修。一个(少年)“起了羡慕之情”,一个(小姐)“心里自然也早就有了这人”。在这里面,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情,而

4、是利比多。在“一个三春天气的午间”,两个“顽皮的孩子”无师自通,在“后园的太湖石洞”中野合了。“喜剧”发生后,小姐声败名裂,为人所不齿,“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但少年却在关键时刻扬长而去。如果不是少年在去南京赴考途中船翻人亡,小姐才得有自杀表演的机会,这个故事定会沦落到乡村爬灰偷人的饭后茶余的荤腥段子之中。二姑姑的极端举措,再次获得了现实规则的承认:她得到了一庄虚假婚姻,嫁给了一个木头牌子,成为菉竹山房的主人。这个“传奇”故事是荒诞的,也是沉重的。    二、揭示“本我”创伤的象征    “精神

5、分析的目的,仅仅在于发现心灵内的潜意识”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学创作方法,它主要使用象征的手法,揭示人物隐秘的“本我”、性心理,解释人物种种反常的“症候”。  小说中哪些地方使用了象征手法?前文提到,“我”与阿圆去菉竹山房探亲的沿途风光描写、山房的环境描写,还有山房内部的小动物、二姑姑与兰花的绣蝶行为等等,这些都是有关潜意识内容的象征。往大处讲,“我”与阿圆的探亲之旅,其实就是深入二姑姑和兰花本我深处的整体象征。而在以往的解读中,它们往往被当作了风景画、风俗画、旧传奇故事的浪漫成分等等诗意内容。

6、  受利比多的驱使,二姑姑和少年发生了“才子佳人”的“喜剧”,但二姑姑也遭到了现实规则的严惩。在漫长的守寡岁月中,二姑姑(包括兰花)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与性本能展开惊心动魄的战争,而不是谋生。她们在意识层面已经完全不与封建礼教、现实意识形态争辩,但潜意识没有也不可能臣服。小说题目已经用象征的方法揭示了她们的主要心理内容:性压抑。在精神分析语境里,杆状物和容器类往往代表着男女两性的生殖器官。小说写道:  “那座白屋分外大;梅花墙上面探露着一丛竹子;竹子一半是绿色的,一半已开了花,变成槁色。”  这里,

7、“菉竹山房”象征着二姑姑的潜意识,而“菉竹”和“山房”构成性本能的双方。它告诉我们,“屋”和“竹”的比例严重失调,“竹”的一半实际已经死亡,但毕竟还有“一半是绿色”的,并且“探露着”。这暗示,二姑姑(包括兰花)潜意识中,虽然对性的渴望已经严重受挫,但依旧存在。文中16段继续补充写道,“屋子高大,阴森,也是和姑姑的人相谐调的”。  由此看,菉竹山房的那种“重峦环抱、半园绿竹、曲径通幽、巨宅空旷的环境”以及“我”和阿圆在菉竹山房的历险,其实是探询二姑姑潜意识的整体象征。与之相辅相成,有关金燕村的景物

8、描写和山房内部的环境和氛围刻画,同时具有了象征功能。如:  “响潭的两岸,槐树柳树榆树更多更老更葱茏,两面缝合,荫罩着乱喷白色水沫的河面,一缕太阳光也晒不下来。”  这些阿圆“从前只在中国山水画上见过的景子”也是二姑姑心理状况的写照。很明显,有关这些叙述不具备“风景画”、“风俗画”的功能,它们不是故事展开的背景、情绪的间接体现、文化和风俗的表象,而是直接的叙述对象和主题内容的转喻。之所以它们在“我”与阿圆眼里,“二姑姑的故事好似一个旧传奇的仿本”,“有趣得如从线装书中看下来的一样”,以至于在去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