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ID:18684444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1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_第1页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_第2页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_第3页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授课题目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拟课时第课时明确目标1.熟悉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及影响,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观点对儒学上升为主流地位的影响,理解汉初思想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通过西汉统治思想的更替,认识董仲舒新儒学对汉代社会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的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代统治思想的发展及大一统思想的确立。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

2、老之学1.战国至秦朝的思想领域的变迁。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2.黄老之学(1)黄老之学的含义及其特征:“黄”指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说。内容包括: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汉初统治者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对人民少干扰,所谓“纵民之欲”,“与民休息”,“顺民之情”,“顺流而与民更始”。黄老之学将老子的“道”进行改造,把它看成客观存在的规律,又指出社会生活中也有客观规律。主张以法治国,赏罚分明,

3、言出必行,也主张用战争来完成国家统一,“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汉初黄老“无为”思想的主要代表是陆贾、盖公,主张“贵清静而民自定”,使统治者少生是非少扰民,以利人民休养生息。(2)汉初黄老之学兴起的原因。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敞,“马上打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当务之急是非常需要安定的环境来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而汉初奉行黄老无为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3)黄老之学的作用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国力增强。汉初的“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

4、“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3.黄老之学被新儒学取代的原因。(1)汉初的无为政治,使中央的丞相、地方的郡守及诸候王的权力膨胀,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央集权和皇权,在政治上造成声威震主之势。同时,黄老无为而治,造成政治上的宽松,使得儒家思想在西汉初期得以有机会逐渐复苏。(2)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强大,统治者特别是汉武帝已不安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放任状态,他们必然要求不断强化中央集权,扩充军事力量,意欲向外发展,于是,强调以“贵清静”而达到“民自定”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3)新儒家学说宣扬“有

5、为”而治、积极进取,适应了形势需要,因而受到汉武帝的青睐,这在客观上也促生产黄老之学由盛转衰,最后让位于为汉武帝“有为”政治的新儒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思想主张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统一”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

6、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和废除盐铁官营主张,这对减轻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节约民力,保证农时,使土地和劳动力有比较稳定的结合,以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巩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在当时有进步意义。4)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三纲”“五常”核心理论,他认为道德是

7、“天意”、“天志”的表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2.新儒学的评价1)中国的“大一统”政局得到巩固,两千多年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中央政体大体上定型。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圈”共同体也基本形成了。3)儒家思想逐渐确立为中

8、国正统思想,结束了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有限制与遏制的消极作用;但统治者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又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3.“天人感应”的含义及其评价“天人感应”的含义有二层:一是人君受命于天,代表天进行统治,人们应当听命于君主的统治。二是人君如无道,天会隆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意来统治,实行仁政。评价:1)天人感应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他有碍于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2)在思想上观念上肯定专制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