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思想大一统-复制教案

汉代思想大一统-复制教案

ID:27952646

大小:7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汉代思想大一统-复制教案_第1页
汉代思想大一统-复制教案_第2页
汉代思想大一统-复制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汉代思想大一统-复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案经纬中学历史组李媛一场关于“有为”和“无为”的PK赛【课标要求】了解黄老之学,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西汉初期黄老之学的主要内容,分析汉武帝转变治国思想的历史背景,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及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为西汉加强中央集权有很大的作用,同吋理解董仲舒新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借鉴作用。【教授新课】导入新课:同学们,进过前儿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屮国古代各个学派的观点和主张,至秦代推崇法家思想,但是过于严

2、苛了。到了汉代,统治者开始转变治国思想了。汉代的治国思想大体上來说,经历了一场有为和无为的大PKo那么这场较量是怎样的呢?对于汉代产生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进入新课的学习。Round1:“无为”定天下,黄老之学胜利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直接作答,答题时要求学生注意通过材料得出信息,讲解做题过程。材料一: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己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陆贾对汉高祖的建议)材料二:汉初,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蚀。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兀马),而将相不能乘牛车。一一《汉书食货志

3、》1.结合材料,分析汉初统治者为何采用黄老之学?预测学生冋答:借鉴秦亡的经验,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需要修身养息的政策解答技巧:从材料第一段和“汉初,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馋。”分析汉初统治者是借鉴了秦代的统治经验,过分采用法家思想,统治过于严苛,导致人民不满。加入秦始皇行仁义那么就不会有汉代了。材料的第二段分析汉初的经济十分凋敝落后,所以要尽快恢复破坏的经济,休养生息。2.结合所学和材料,黄老之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果你是汉初的统治者,你会试行什么样的政策呢?学生阅读课本答出,修身和养性,核心是无为而无不为。就是顺因自然规律。轻徭薄赋,减免税收,皇帝要节俭。注重发展农业吗,

4、不谋农事。材料三: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廩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大仓之粟陈陈相囚,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上》3.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析黄老之学在汉初盛行70年的原因?此问就是研究黄老之学对汉代的影响。学生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经过黄老之学盛行的70年,汉武帝时国家经济富强,国力大增。对于汉代快速恢复经济起到重大的影响。教师过渡:汉初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汉初统治者放弃了秦始皇有为的法家思想,釆用了无为的黄老之学,并使得汉代的实力得到增长。所以第一轮比赛无为胜利。但是到了汉武帝国家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遇到了

5、一些新的问题,于是有为的治国思想赢得了第二轮比赛。Round2:“有为”创伟业,黄老之学被新儒学K.O.材料一:偃说上th“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材料二: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宋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车服僭上无限。盛而衰,固其变也。”一一《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汉书・匈奴列传》1.结合汉初的形势,分析汉武帝为何要改变治国思想?黄老之学为何在

6、汉武帝时期衰落?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通过三段材料可以看出,汉初统治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材料一说明汉武帝时诸侯国势力增大,威胁皇权和屮央集权。材料二说明汉武帝时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势力过大威胁屮央王朝的统治。材料三说明北有匈奴南下威胁汉朝统治。对于汉武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必须要做一个有为的皇帝。所以黄老之学之所以被PK,是因为汉武帝时统治形势发生变化,黄老之学无法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被抛弃。探究一:帝王心声知多少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7、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材料三: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就是三纲五常。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适应帝王的哪些统治需要呢?措施帝王心声大一统一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加强屮央集权提供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