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ID:18934112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5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_第1页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_第2页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_第3页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_第4页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姓名:李华授课时间: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授课专业和班级2014级中国语言文学类授课内容第四章20年代的诗歌第二节郭沫若的诗歌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感受《女神》的艺术气氛,并掌握郭沫若诗歌的创作情况教学重点《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教学难点“泛神论”思想对郭沫若的影响教具和媒体使用CAI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时间分配(90分钟)复习旧课:前期新月诗派的理论主张及早期象征派诗歌的特点导入新课:郭沫

2、若的重要文学史地位讲授内容:一、生平及创作概况二、《女神》三、《星空》、《瓶》、《前茅》与《恢复》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内容布置思考题5分钟75分钟10分钟板书设计第五章20年代的诗歌第二节郭沫若的诗歌一、生平及创作概况二、《女神》(一)、内容(二)、“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三)、《女神》的艺术想象力、风格与形式(四)、《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三、《星空》、《瓶》、《前茅》与《恢复》讲授新拓展内容“五四”时代自由开放又暴躁凌厉的精神特征课后总结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6讲稿讲授内容备注第二节郭沫若的诗歌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

3、史剧作家。他是鲁迅在本世纪初热切呼唤、终于出现的摩罗(浪漫)诗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一、生平及创作概况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他1919年发表新诗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后即以此为号。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1913年底,到日本留学。1916年开始与日本女子安娜热恋并同居,安娜为此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郭沫若在这一时期创作爱情诗《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等,开始了文学创作道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郭沫若曾和一部分留日学生组织夏社,从事反对日本帝

4、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宣传工作。1919年初,他创作了的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反帝)。从1919年下半年到1920年上半年,是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爆发期,创作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等,1921年,集这些作品出版诗集《女神》,为中国现代新诗开辟了崭新的时代。1920年,与田寿昌(田汉)、宗白华,出版了论诗与文艺的通信合集《三叶集》。1921年6月,和成仿吾、郁达夫、田寿昌、张资平,共同创立的创造社,郭沫若是创作社的发起人和核心人物。祖国黑暗的现实,使其1923年创作《星空》。1924年,《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相继停刊,创造社的前期活动告

5、一段落。郭沫若开始有系统地接触和认识了马克思主义,抛弃了泛神论的思想。这一时期,创作了小说戏剧集《塔》,中篇小说《落叶》,小说散文集《橄榄》,《水平线下》。1926郭沫若参加北伐,加入中国共产党,以麦克昂的笔名继续创作,和一些后期的创造社和太阳社的成员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创作诗集《恢复》。1928——1938年,避居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抛弃安娜回国,也舍弃了自己的五个子女。抗日战争结束后,安娜带着孩子来到中国,当她知道郭已另有家庭后,郭沫若离开安娜不久又和于立群同居。安娜选择了离开,以后中国共产党为她们提供了生活上的帮助。郭沫若这一时期,

6、创作过《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建国后,写有诗集《新华颂》,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主要是社会活动家,文学家的角色已降至次要,创作陷入模式化、概念化的窠臼。郭沫若于61978年6月12日逝世。二、郭沫若的美学思想泛神论1、泛神论的来源所谓泛神论是16——18世纪西欧的一种哲学学说,其基本观点是:神是非人格的本原,这个本原不在自然界之外,而是和自然界等同。18世纪最突出的泛神论者就是郭沫若所倾心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此外,郭沫若还从中国、印度古代哲学那里吸取泛神论思想。郭沫若循着泰戈尔——歌德——斯宾诺莎——庄子的轨迹,整合出带有自己主体文化意

7、识的泛神论思想。他曾经将其内容概括为:“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2、泛神论对其创作的影响(1)一方面,郭沫若的泛神论与“五四”个性解放、人格自由、崇尚自我的时代精神相吻合。这种否定神明、蔑视权威、张扬自我的精神才是郭沫若泛神论思想的真正内涵,由此生成出对创造精神的颂扬和对一切旧事物、旧秩序的反抗与叛逆。(2)另一方面,郭沫若诗化了神即自然,自然即我的泛神论思想,个体融化于自然,从这样的哲学思想出发,诗人把整个大自然都作为自己的抒写对象,于是,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云雷雨,草木飞禽……统统奔入笔底

8、,构成了囊括宇宙万物的极其壮阔的形象体系,而居于中心位置的是: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