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系年》臆札

读《系年》臆札

ID:18986425

大小:1.69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9-21

读《系年》臆札_第1页
读《系年》臆札_第2页
读《系年》臆札_第3页
读《系年》臆札_第4页
读《系年》臆札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系年》臆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66讀《繫年》臆札(首發)小狐【1】.第一章第3簡:宣王即位,共伯和歸于宋。原整理者以爲:簡文“宋”係“宗”字之誤,“宗”指其宗國,即衛。按:宋,心母冬部;宗,精母冬部;二字古音極近,故它們之間更有可能當屬通假關係。【2】.第三章第15簡:是秦之先,世作周。原整理者以爲:,字似從尸從山,疑即《說文》“仚”字,在曉母元部,在此讀爲匣母元部的“扞”,《左傳》桓

2、公十二年杜注:“衛也。”按:收稿日期:2012年1月2日發佈日期:2012年1月3日頁碼:38/3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66若原整理者此釋不誤,則字當讀爲“翰”,字又作“幹”、“榦”、“”。《詩經》中“翰”字多見,如《小雅·桑扈》“之屏之翰”、《大雅·文王有聲》“王后維翰”、《大雅·板》“大宗維翰”、《大雅·崧高》“維周之翰”、“戎有良翰”、《大雅·江漢》“召公維翰”等。聞一

3、多先生認爲:《說文》曰:“,井垣也。从韋,取其帀也,倝聲。”相承皆用幹。、垣聲近,蓋本一語。爲凡垣之通稱,而許君以爲井垣專字,非也。《詩》“翰”字當爲“(幹)”之假借。《桑扈》篇“之屏之翰”,“翰”與“屏”並舉;《板》篇“价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宗子維城”,“翰”與“藩”、“垣”、“屏”、“城”並舉;《崧高》篇“維周之翰,四國于蕃(藩),四方于宣(垣)”,“翰”與“蕃”、“宣”並舉,皆複文也。……《江漢》篇“召公維翰”,……“翰”亦當訓爲“垣”。同時,聞一多先生指出,《兔罝》篇

4、“公侯干城”的“干”爲“閈”之省,亦“”也,亦當訓爲“垣”。而毛傳將“干”訓爲“扞”收稿日期:2012年1月2日發佈日期:2012年1月3日頁碼:38/3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66,以名詞爲動詞,失之尤遠。[1]聞一多著,呂明濤箋注:《聞一多詩經講義稿箋注》,第106-107頁,當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1月。若原整理者將“”讀爲“扞”的意見可信,則字在簡文中當讀爲“翰(幹、

5、)”,其義與“藩”、“垣”、“屏”、“城”等字接近。而原整理者訓“扞”爲“衛”的意見,因在“世作周”句中“”字顯然是作名詞用的,故其說與聞一多先生所指出的毛傳“以名詞爲動詞”之失正同。【3】.第四章第20-21簡:戴公卒,齊桓公會諸侯以城楚丘,□【20】公子啓方焉,是文公。按:最後一字模糊不清,原圖版作“”,原整理者以“□”代之。與第29簡的“歸”字形“”相比較,兩者筆劃較爲接近,故此字有可能是“歸”字。“歸公子啓方焉,是文公”,上句言公子啓方“奔齊”,這句說“歸”,從文義上看也很合適。【4】.第

6、十一章第56簡:楚穆王立八年,王會諸侯于犮(厥)收稿日期:2012年1月2日發佈日期:2012年1月3日頁碼:38/3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66(貉),將以伐宋。原整理者注:地名之第二字難於隸定,《左傳》文公十年作“厥貉”,《公羊傳》作“屈貉”,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云在今河南項城。按:原整理者將第一個字釋爲“犮”,當可信。如下列“犮”字形可資比較:上博六《天子建州》甲11上博

7、六《天子建州》乙11第二字尚無定說。陳劍先生《金文“彖”字考釋》一文中曾提到:西周金文中多次出現的一個一般隸定爲“”的字,所从的所謂“豸”寫作、一類形體(看《金文編》第1215頁附錄下277號),秦公大墓石磬殘銘“”字中寫作,不少人認爲就是“彖”字。另外,《說文·辵部》高原的“原”的本字“邍”,金文中很常見。它所从的所謂“彔”形,金文作(《集成》15.9823殷代乃孫作祖甲罍“邍”所从)、(《集成》8.4264.2格伯簋“邍”收稿日期:2012年1月2日發佈日期:2012年1月3日頁碼:38/38

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66所从)等(看《金文編》104~105頁),石鼓文作(《作邍》石“邍”字所从)。其特徵是像某種野獸形,頸部多出“”形筆畫,或作大尾形。……陳劍先生還指出,龍崗秦簡中的“貈”字寫作()。[2]陳劍:《金文“彖”字考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第267-269頁,綫裝書局,2007年4月;又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8年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