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设计的哲学思考――从中西哲学思维差异看两者造物哲学

造物设计的哲学思考――从中西哲学思维差异看两者造物哲学

ID:19109347

大小:19.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28

造物设计的哲学思考――从中西哲学思维差异看两者造物哲学_第1页
造物设计的哲学思考――从中西哲学思维差异看两者造物哲学_第2页
造物设计的哲学思考――从中西哲学思维差异看两者造物哲学_第3页
造物设计的哲学思考――从中西哲学思维差异看两者造物哲学_第4页
造物设计的哲学思考――从中西哲学思维差异看两者造物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造物设计的哲学思考――从中西哲学思维差异看两者造物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造物设计的哲学思考――从中西哲学思维差异看两者造物哲学  中国的造物设计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工艺之巧妙,功能之齐备,鬼斧神工之技艺,被历代人所称赞,而为何到了近现代,却停滞不前,甚至远远落后于当年对中国之技艺十分仰慕的欧洲国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科技的发展为西方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哲学指导科学,科学反过来影响哲学,哲学与科学这两个联系紧密的学科共同造就了西方现代设计的巨大成就。在这种境况下,探究中西方造物哲学的差异无疑可以为中国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些许思路。    1.哲学思维的差异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之称,古代的四大发明标

2、榜着中国科技的伟大成就。而到了近代,科学似乎偏向了西方,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此时的中国却默默无闻,以至于不得不向西方学习近代科学。那么,为何最早的科学技术萌芽在中国,但其近代发展却在西方呢,这一问题引起众多学者的探讨,也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于1964年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提出“为甚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为甚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中国的设计遇到了与科技同样的难题。中国古代的造物技术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很多优秀的

3、设计思想放之现在仍可称之为先进的设计理念。但到了近代,西方现代设计观念的进入,使得中国设计曾一度无所适从,直到现在还未完全跟上世界现代设计的水平。  中国设计与科技遭遇如此相似,与统领它们发展的哲学思维不无关系。我们将借用探讨科技问题的方式来研究中国设计所遇到的问题。从中西哲学思维的不同发展轨迹,来研究两者不同的科技道路,进而探讨中西不同的造物哲学。  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在人类思维发展史上,哲学思想是深层和内核的部分。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手段必然深深渗透着其哲学观念、思维方式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有儒、道、墨三家。“道家主张自然,墨家主张

4、人为,儒家主张中道。”在后来的哲学发展中,墨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儒、道互补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主流。道家倡导对自然的认识和探索,这对古代科技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却主张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要依靠直觉、顿悟的方式来实现。老子认为,要想求得“道”的知识就需要“致虚极,守静笃”,主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可见,老子提倡人们用“心”来领悟外部世界,而非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考察来认证。儒家同样强调直觉,孟子认为人们认识事物应着意于心,“尽心”、“知性”之后,就可以知天,就可以认识整个物质世界。就是在儒、道哲学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在重直觉顿悟

5、轻实证分析的状态之中。  由此可见,中国哲学强调从心出发,重直觉顿悟、轻分析实证,主张从直觉出发,偏重于在对事物的直观审察与内心体验中领悟世界的意义,用直觉来感悟人生,用心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非理性思维方法,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使得中国科技长期处在初级的经验应用之中,没能上升到理论层面。  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思维在早期也具有混沌、模糊的特点。然而从巴门尼德开始,西方哲学突然转向形式化的抽象思维,哲学开始了思维形式的逻辑化,直至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形式逻辑体系,此后,欧几里德又建立了一个公理化的几何学体系,西方理论思维方式走了另

6、一条发展道路。后来培根的实验科学的创立,这种重视观察和实验的哲学思维传统,构成了西方理论思想的主流。到了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家更是把观念的清楚明确当作真知识的标准。而后在哲学上又发展出实证主义,新实在论、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等流派,西方哲学思维就呈现出重实证分析、演绎归纳的理性主义特征,至今仍予以科技发展以巨大影响。  柏格森在其《心力》中写到,现代欧洲科学是从物出发的,正是从物出发的科学,欧洲人才养成追求精确、严密和苦求证明的科学理性主义传统;中国思想是从心出发的,从各人自己的心出发,就只需追求知觉的确实,而不是概念的准确。  中西不同的哲学

7、思维方法,大大影响了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科学呈现出重实用轻理论的工具主义精神,科技多来源于经验总结,并没有精确的理论表述,不具有普遍性,人们的认识只能停留在不精确的直观类比水平上,造成中国古代很多精湛技艺的流失。西方哲学以逻辑、理性的精确分析为特征,很早就被运用于科技思想的理论研究,从哲学的角度对科学技术进行总结,并提升到理论层面,从而推进了实证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西方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整体性思维与具体性思维  整体性思维着重于从全局出发,强调系统的协调性;具体性思维则是从个体出发,强调对事物细节和个体特征的研究。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是科学

8、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是哪种思维占主导地位。  中国哲学强调整体观,其主导思路是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