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第三讲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ID:19606822

大小:414.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0-04

第三讲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_第1页
第三讲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_第2页
第三讲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_第3页
第三讲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_第4页
第三讲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讲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讲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掌握小组动力的含义与作用,弄清小组的主要动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形成小组动力的过程。二、重难点1.重点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和小组动力的含义与作用2.难点小组动力在小组工作中的运用一、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一)需要理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即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人的需要按照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小组工作影响比较大的需要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指人对食

2、物、水分、空气、睡眠和性的需要。安全需要主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和关系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和潜能的发挥与完善的需要。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主要是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取向类型,以及小组聚散过程特征的理论。(1)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包容需要是指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小组或者团体等方面的需要。支配需要是指控制别人或者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感情需要是指爱别人或者被别人爱的需

3、要。(2)需要的满足情况与方式具有相对的继承性和连续性(3)基本人际取向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动与否,舒茨提出了六种基本的人际取向:①主动包容型②被动包容型③主动支配型④被动支配型⑤主动感情型⑥被动感情型(4)关于“相容”①互换的相容它是指两个人在六种人际取向上所表达和希望的行为总和相等。总和差别越大,具体不相容也就越严重。②发动的相容它是指一个人经常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与表现去和另外一个人发生互补。③交互的相容它是指两个人都在某种需要上表现出与对方一致。(5)关于小组的形成和瓦解3.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1)帮助社工正确地把握小组的发展方向;在小组工

4、作中,了解人类的基本需要和有关需要的理论,可以让我们用需要的观点去看待人的发展和人的问题。(2)帮助社工明确小组的目标;小组工作的目标就是恢复和提升组员的社会功能。(3)帮助小组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组员间的互动关系。小组工作者如果掌握了人际交往的规律,就能够更好地洞察小组中的互动情况,并通过选择和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生产效率,从而更好地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二)小组动力学理论1.小组动力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小组动力学理论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①小组凝聚力;②小组压力;③小组目标与组员个体动机;④小组结构;⑤次小组;⑥小组冲突。勒温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

5、整体,应该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对小组工作有直接和重要影响的小组动力学理论主要包括场域理论、小组气氛的研究、小组凝聚力和小组规范等。2.小组动力学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1)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方式(2)民主型领导方式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式在小组工作中,只有注重营造小组的民主气氛,才能够为小组带来积极的动力,并使小组产生功效。(3)以小组活动为中介,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小组工作中所建立的小组,是典型的人为小组,其凝聚力必须以小组的活动为中介。(三)社会学习理论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

6、tBandura)(1)观察学习与模仿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仿。模仿通常被划分为适应性模仿和选择性模仿。(2)替代强化人们的行为只须通过观察别人的该种行为是否受到赞赏或惩罚就可以得到强化。(3)认知的重要性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看作一个过程,且这个过程可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过程、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等五个部分。他强调如果没有认知能力的支持,观察学习是不可能出现的。(4)交互决定论人与其生存的环境互相成为各自的决定因素。人的行为可以被解释为认知、行为和

7、环境诸多因素之间连续的、互惠的和相互作用的结果。2.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1)通过观察和模仿帮助组员形成和确立新的行为方式。(2)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组员在小组中不仅可以观察到他人各种各样的行为,还可以看到这些行为的后果。(3)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对人的尊严和能动性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小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是以自己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有选择地接受和回馈信息,即他们会依据自己的认知,对接受到的信息及时地做出非常个性化的处理。(四)镜中自我理论镜中自我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HortonCoo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