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动力理论

小组工作动力理论

ID:12307877

大小:35.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6

上传者:U-3204
小组工作动力理论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小组工作动力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小组工作动力理论(2010-12-0511:08:27)标签:杂谈分类:社工专业理论一、小组动力理论(一)群体动力学理论5d,h(B%{7]  i1、基本观点(1)小组内聚力)p5v#e6I.t$c#R%P包括:小组的吸引力(小组的目标、计划、活动方式、组织特色等);小组组员的动机。)o8T1I.t"`;`#k4|%{(2)小组压力(3)小组目标与组员个体动机$d*^9b'@  n6d(4)小组结构4C:_/k,@)k8j7k;A!k(s(5)次小组;B(N)T#y&@8j;F(6)小组冲突2、对小组工作的贡献(1)启发小组工作者注重对不同小组经验的运用,协助组员参与冲突的解决与决策的制定,以此推进小组组员的成长与改变;7h$o+M6?5u&b(2)提升小组凝聚力成为小组工作者的核心任务。(凝聚力高,组员之间互动,并愿意接受别人的影响;凝聚力低,容易产生分歧、冲突,严重时导致小组解散。)(二)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P.p.D%}$z2_#g#*F(1)交互决定论+|4e,E"G0]#m"^行为、个体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种因素放在其他因素之上,它注意到各种外部事物与内部事务的相互联系。8B-?:Z#t({!L7p1T'C:W(2)观察学习的过程(~2N&s8E4t9  g;A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记忆)、动机再现及动机(强化)等心理过程。1、)b1P;U!~!U9C"Z)G$V%V对小组工作的贡献(1)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组员都会表现出某种适应和非适应性的行为,同时,每个组员既是行为观察者,也是被观察学习者。这样,每位组员都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从众多的思想和行为中寻找榜样,进行观察学习,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个体成长;4j(D;Y.B;c7[$b1l8L(2)行为的强化可以通过替代强化来实现。因此,小组组员可以为了得到表扬(其他组员因为某种积极行为受到表扬)而去从事一些积极行为,为避免惩罚(其他组员因为某种消极行为遭受惩罚)而不会采取消极行为,发挥替代强化的作用。6U&(三)相互作用分析理论1、基本内容  O,q$N'M7N"A(1)机构分析-分析个体的人格组成柏恩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家长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2)交往分析-分析个人与他人交往的方式 (3)游戏分析-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游戏5L8o&h8d6f/q+~6Y"[心理游戏是通过扮演“惩罚者”、“受害者”和“拯救者”等心里角色而进行的一种勾心斗角,它对人际交往有着破坏作用。2Y,E9?#Z8g4v#V2Q1W(4)脚本分析-分析人们潜意识中的生活脚本+{/}$u-E1?2a“脚本”就是人潜意识中的“生活计划”,规定了他在现实生活舞台上所要扮演的角色。2、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在人际交往分析中的运用.y0F.]-n;~9{&z(1)三种自我状态与人际交往:i1d9M-Q)R&A(h-L家长自我状态:包括威严的家长自我状态(家长所灌输的关于道德、文化、性别角色等方面的规范和准则)和慈爱的家长自我状态(家长的关怀、爱抚等);'P'h7T$H  [%?儿童自我状态:包括自然的儿童自我状态(天真的、任性的)和顺应的儿童自我状态(缺乏自信、害羞、胆怯、退缩、沮丧、服从);-T%y  f*K4^&x7?成人自我状态:理性的、客观的、思考的;(2)四种人生态度与人际交往3T.e!m;o'“我不行,你行”:缺乏自信、自卑和不胜任感强烈,容易听从别人的摆布,做事不容易成功;4q:a  u7V$b%Y7z“我不行,你也不行”:这是严重精神紊乱或厌世者的态度,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他人;6H-X/j(U$c.e  t0x“我行,你不行”:怀疑和独断的人生态度,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无可指责的,从不信任别人,认为别人做的都是错误的;“我行,你也行”:健康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喜欢自己也喜欢别人,信任自己也信任别人。小组动力分析一、小组动力分析(一)小组动力的含义2^;o5G&K;F2d$p5L小组动力是指影响小组发展过程的各种心里和行为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2P/V:x3F"A(二)小组的主要动力来源'N(k"e,T8A7R+P'a"~8a5A1、静态方面(1)机构方面的影响:机构的目的和功能、机构的政策等;-b4W'e)g"R%i&D)c  S0@(2)小组的特征:小组的类型、小组的对象、小组的目标、小组的名称、小组的主题、小组的规模等;(3)小组带领者的影响:建立关系的技能、参与小组的技能、处理小组情感的技能、调动与应用资源的技能等;(4)小组组员的特性:年龄、性别、人格特征、社会背景等。2、动态方面,r0X5O*l%e4j小组领导方式,小组的冲突和沟通,小组发展的阶段特点和任务,小组的评估等。"小组动力模式一、小组动力模式1、8 p杨极东的观点7m,R65s2x(L.a,G-}(1)输入:组员特质、工作任务、环境条件;(2)整合:领导、沟通、解决问题;"C1w$@-g:@,H%K9A  u(3)输出:组员成长、小组发展、问题解决。%M  F*S#Q:`&e6o2、艾丽斯和费希的观点 (1)输入因素:个人方面(个人特质、态度等)、小组方面(小组资源等方面);/y/]5q$j3A-d$H(2)过程因素:沟通模式、小组规范、领导;3)输出的结果:成员的满意度、问题的解决方法、人际关系的成长等。!v&b+]%H"B%B!Q'E3、徐西森的小组动力因素2U,q9M,f9c4R8(1)小组组员:人格特质、价值观、生活态度、性别、经验等;(Y-l;e%]+{"r(2)小组情境:小组性质、物理环境、凝聚力等;+_  m6o4e3U'Y&f(3)运作过程:沟通(方式、内容、障碍)、领导(领导者人格魅力、能力);4&v1}6c.P#?2c:t(4)个人变化:人际关系、问题处理、自我了解、情绪调节;(5)小组变化:凝聚力的变化、冲突的解决、达成小组目标。6j,3、徐西森的小组动力因素(1)小组组员:人格特质、价值观、生活态度、性别、经验等;)F,h)T0t*y9[0[(2)小组情境:小组性质、物理环境、凝聚力等(3)运作过程:沟通(方式、内容、障碍)、领导(领导者人格魅力、能力);  ].L/y0B8i/D5Z9A(4)个人变化:人际关系、问题处理、自我了解、情绪调节;(5)小组变化:凝聚力的变化、冲突的解决、达成小组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