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现代化的小康之路

通往现代化的小康之路

ID:19703651

大小:7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5

通往现代化的小康之路_第1页
通往现代化的小康之路_第2页
通往现代化的小康之路_第3页
通往现代化的小康之路_第4页
通往现代化的小康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往现代化的小康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通往现代化的小康之路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在实践中日渐丰富、成熟的小康社会理论是一条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小康社会理论是对近代中国盛行的大同理想,特别是毛泽东时代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中革命浪漫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扬弃。小康社会理论对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不注重宏大、辉煌、光彩夺目,而注重切实可行。从选择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次优选择。小康理论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重视搞活国有经济,但其目的是要建立真正公正的经济体制,所以它更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意义。小康理论主张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摒弃过去那种城乡分隔的二元结

2、构,走城乡互动,共同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主张重视城市发展规律,建设有活力、有个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人文城市。  关键词:小康理论;次优选择;平等竞争;城市发展规律  :F124.1 :A :1003-1502(2012)03-0005-07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先生在其《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够近代化吗?……能的话,我们的民族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高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开始了一场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

3、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开始,但那时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基本上属于被动的防御型现代化。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主动追求现代化、探寻现代化之路。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变革,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辛亥革命到今天,历史刚好走过100年。在这100年中,中国现代化理论及其实践历经四次转变,即“从三民主义现代化到新民主主义现代化;从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到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发展到科学发展,同时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果说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4、让中国人明白了要现代化的道理,那么经过这一百多年的探寻,中国人开始真正找到了一条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这就是由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在实践中日渐丰富、成熟的小康社会理论。2011年,何爱国博士出版了他多年关注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笔者捧读之后,觉得书中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深思尤其有价值,勾勒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小康之道与次优选择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5、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上引的《礼记》中的这段话,中国人不仅耳熟能详,而且不少人都能背诵。这一段话还经常被写成条幅,挂在书房和堂屋中。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喜欢给人题写“天下为公”四个字,至今不少人仍珍藏有他这四个字的墨宝。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睦兄弟,以和夫妇,发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

6、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上引的这段话,就是《礼记》中孔子关于小康的论述。但与孔子关于大同的论述相比,中国普通大众知道这一段话的人不多,能背诵的更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除了孔子对大同和小康明显褒贬不同的态度外,这里面还有一个最优模式的误会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对“最优”的追求,就是想用世界上最新最好的模式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使中国尽快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国家。这种思想,孙中山表述为“迎头赶上”、“法乎其上”、“毕其功于一役”,用

7、毛泽东的话说就是“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是一种典型的“赶超”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不管现实是如何落后,目标总是最伟大的,口号总是最新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在实践中日渐丰富、成熟的小康社会理论是一条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小康社会理论是对近代中国盛行的大同理想,特别是毛泽东时代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中革命浪漫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扬弃。小康社会理论对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不注重宏大、辉煌、光彩夺目,而注重切实可行。从选择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次优选择。小康理论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重视搞活国有经济,但其

8、目的是要建立真正公正的经济体制,所以它更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意义。小康理论主张在中国的城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