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病摘要课件

脑胶质瘤病摘要课件

ID:19713501

大小:8.95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8-10-05

脑胶质瘤病摘要课件_第1页
脑胶质瘤病摘要课件_第2页
脑胶质瘤病摘要课件_第3页
脑胶质瘤病摘要课件_第4页
脑胶质瘤病摘要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胶质瘤病摘要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脑胶质瘤病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乔亚男脑胶质瘤病(GliomtosiscerebriGC)是一种罕见的以不同发展阶段的神经胶质细胞弥漫性生长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是起源尚未明确的神经上皮细胞肿瘤。按WHO最新中枢神经肿瘤组织分类,GC属于胶质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肿瘤分级相当于Ⅰ、Ⅱ级。这类疾病的确诊比较困难,既往诊断主要靠尸检和活检确定,1996年以前全世界文献报告不足200例。GC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也称为Ⅰ型和Ⅱ型)两类。前者指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无明显肿瘤结节或肿瘤结节直径<1cm。后者则可能是在Ⅰ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常提示肿瘤恶变。病理表现:本病的组

2、织学特点是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弥漫性过度增生并沿血管及神经轴突周围浸润性生长,保持神经结构相对正常,即所谓“结构性生长”。1、大体标本可见累及部位脑组织肿胀、沟回平坦、灰白质境界不清。病变部位无明显界限、无明显肿块形成。冠状位上可见,右侧脑白质扩大,皮层较左侧肿胀,海马较肥厚,右侧脑室有轻度受压,没有明显的肿瘤团块。2、镜检可见灰白质中均有病变细胞呈弥散浸润生长,形态各异。细胞体积偏小,胞浆少量或中等量,核内有丝分裂活动少见。多数为星形细胞,也有少数为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细胞在神经束、神经细胞和血管周围生长,多不形成局部瘤团,不破坏脑组织本身的解剖结构,坏

3、死、囊变、出血少见。值得注意的是与其广泛浸润的特征相反该肿瘤的细胞学分级偏低多为Ⅰ—Ⅱ级。GC正常胼胝体近来有研究表明,GC增生的胶质细胞可分为两种。一种A型肿瘤细胞,即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和L1黏着分子阳性的胖细胞型星型胶质细胞.另一种是B型肿瘤细胞,即GFAP和L1阴性的梭形细胞。L1黏着分子被认为是导致GC广泛浸润性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TYPEACELLSBTYPECELLS另有研究表明:GC的胶质细胞同时表达GFAP和L1两种分子,而其他胶质瘤,如胖细胞型星型胶质细胞瘤(Gemistocyticastrocytoma),多形性胶质细胞瘤(An

4、aplasticastrocytoma)等,只表达GFAP,而L1表达较弱。GC胖细胞型星型胶质细胞瘤多形性胶质细胞瘤因此,可以初步推出:L1的表达,在GC的组织发生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活检并不是最终确诊手段,G..EdwadVates和SusanChang等人曾对22例脑胶质瘤病患者做一个综述,22例患者中,18例经活检确认为不同分级的胶质瘤病,而剩余四例病理片上仅显示有胶质细胞增生,炎症反应或脱髓鞘病变。其中两例在死后进行尸检分别为3级和4级的胶质瘤病,两者生存期分别为29个月和4个月。其他两例在1个月和3个月后分别死亡,但未进行尸检。临床表现:GC

5、发病无性别差异及年龄差异,从10岁到85岁均有发病,多集中于20到50岁。由于其特征为浸润性生长而非破坏性生长,因此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见,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其次有头晕、视物模糊、性格改变、精神异常及智能减退等。GC的病程长短不一,有的自发病至死亡可长达20余年,有的仅为月余,国内外病例报道,最长者达22年,最短者仅为25天。影像学表现:GC在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其病变范围广泛,至少累及2个脑叶,以白质为主,亦可累及灰质,可同时累及胼胝体、基底节、脑干、小脑等,其中侵犯胼胝体最常见,有80%的患者累及此部位,表现为胼胝体弥漫性肥大,境

6、界不清,对诊断GC很有价值。病变早期占位效应常不明显,仅见弥漫性脑肿胀,相应脑室缩小,脑沟变平,中线结构常没有移位。病变中、晚期可表现出占位效应,若病变偏于一侧,占位征象可较早出现。MR增强检查时,病灶区通常无明显强化,但也有病例可见病灶区域轻微增强或周围沟裂内有线状增强反应。Schwartz等指出,如病灶处出现局灶性坏死或结节状强化,应怀疑该区是否已发生恶变。MRS是影像学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它能提供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尤其是1H波谱较为敏感,可对神经元进行定量分析,以非侵入性的生化方法分析正常和病变的脑组织,可用于大脑胶质瘤病的鉴别诊断。由于神经元细胞

7、被异常增生的胶质细胞所取代,因此造成的NAA降低,肿瘤细胞增生而引起Cho上升。Bendszus研究表明Cho/Cr和Cho/NAA的比值上升的程度有助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在低级别的病变中,Cho/NAA的比值上升最高达1.3;而间变的病灶则有明显的升高(最少为2.5),在Ⅳ级肿瘤甚至可达8.9。因此具有最大Cho/NAA上升的区域可作为评价整个病变级别的依据和穿刺活检的目标区。鉴别诊断:多中心胶质瘤:多中心胶质瘤系指颅内同时原发2个以上胶质瘤,各瘤体间彼此分离,无组织学联系,而GC则为胶质瘤细胞浸润性生长,影像学上为大片状改变,不同于多中心胶质瘤。且多中心

8、胶质瘤临床表现比较严重,而GC临床表现较轻。原发性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