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6-47讲记材料

12-46-47讲记材料

ID:2007607

大小:55.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1-14

12-46-47讲记材料_第1页
12-46-47讲记材料_第2页
12-46-47讲记材料_第3页
12-46-47讲记材料_第4页
12-46-47讲记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12-46-47讲记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七集)  2008/8/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46-47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最後一段賢首國師的總結,我們從這段文開始念起:【此上所述六重觀門。】從這裡看起。【舉一為主。餘五為伴。無有前後。始終俱齊。隨入一門即全收法界。此理喻如圓珠。穿為六孔。隨入一孔之中。即全收珠盡。此亦如是。】。這是舉比喻。【開為六門。隨入一門即全收法界圓滿教理。法自爾故。】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今天我們再接著看,大師舉善財童子做例子:【善財一生。皆全證故。】這個『全證』就是圓滿證得,特別著重的是『一生』,一生圓滿成就。【卷舒無礙。隱顯同時

2、。】『卷』就是我們現在講歸納,『舒』這就是展開,沒有障礙。在《華嚴經》裡面,「卷」就是現在所講的微觀世界,把它濃縮,濃縮成一毛孔、一微塵;「舒」是展開,展開是無量無邊的法界,這裡頭沒有障礙。而且『隱顯同時』,緣不足的時候隱,緣具足的時候就顯。緣,《華嚴經》上講無量的因緣,全是自性圓滿的功德。【一際絕其始終。出入亡於表裡。】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七集)  2008/8/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46-4721『一際』就是一心,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頭,這叫一際。『始終』是時間,『表裡』是空間。一心的時候,時間沒有了,空間也沒有了,一心的時候;

3、二心就有了,二心,時空就變現了。這在前面我們學了很多,真正在一心的時候是常寂光淨土出現。今天還要講到這些問題,就是宇宙怎麼來的、我從哪裡來的,依正莊嚴。現在緣具足了,因緣具足,這就是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宇宙發生,我也出現了,我跟宇宙同時出現的,這前面說得很清楚。『出入』,這是形容詞,有沒有出入?沒有,出入是假的。我們講有出、有入,而實際上?實際上確實只有經上講的一際,這是真的。我們今天看到的是幻相,全是幻相。所以《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很難懂。我們讀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聽到彌勒菩薩的報告,我們才稍稍體會到實相是什麼樣子,就是真相才能稍稍體會到,體會到一些,那是講的真相

4、。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所有現相,這個念頭,念頭它佔有的時間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這個時間多短!可以說生滅同時,生滅不斷。為什麼不斷?緣不斷,念念相續,但是念念都不存在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七集)  2008/8/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46-4721。雖不存在,它念念相續,前一念不到後一念,後一念也不到前一念。很像我們看電影,電影的底片,你看一張一張的,前一張不到後一張,後一張也不到前一張,張張是獨立的,但是它的速度太快,張張不一樣,念念不相同,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如果這個速度快到像彌勒菩薩所講的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這麼多的念頭,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形皆有

5、識,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的現象,這是宇宙萬法的由來,都是從自性裡面現出來的幻相。佛法符合現代所講的科學精神,那你得要證得,你把它證實,佛菩薩所講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善財在《華嚴經》上給我們做了個代表,他一生證得了,全證了。隱顯同時,生滅同時,性相同時,理事同時,無不同時,無一不同時。【初心正覺。攝多生於剎那。十信道圓。一念該於佛地。】『初心』是初發心,『正覺』是成佛。從初發心到成無上正等正覺,這個修學的時間長,佛經上給我們講無量劫,給我們講三大阿僧祇劫,實際上是什麼?『剎那』,一念,一念展開是無量劫,無量劫濃縮是一剎那。這個剎那就是講的一念,這個一念要曉得,在時間上來講,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

6、秒。迷的時候就像作夢一樣,在夢中時間好長好長,實際上醒過來很短。中國傳奇故事裡頭有個「黃粱夢」,唐人的小說,黃粱是高粱米,煮粥,那個時間很快就煮好了,他在那裡打個瞌睡,那個瞌睡已經做了幾十年的夢,醒過來,這個黃粱還沒煮熟。用現在話來說,不過是幾分鐘的時間,他做了個夢只有幾分鐘的時間,而夢中是幾十年。這就是時間長短不二,來形容初發心到成佛。『十信道圓,一念該於佛地』,十信圓滿,成佛了,這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十信圓滿了。十信圓滿,怎麼才圓滿?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了。十信不圓滿,他在十法界的佛法界裡面;圓滿了,他就往上提升,超越十法界,就是初住菩薩。《華嚴經》上的初住菩薩,這是圓教,別教是初地菩

7、薩,圓教是初住。天台大師講六即佛,這是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為什麼叫分證?他沒有圓滿。為什麼沒有圓滿?他無明習氣沒斷,這個要知道,道理在此地。這樣的人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確實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因為他起心動念就出不了十法界,不起心、不動念他才能出十法界。在十法界裡面,用天台大師的話,他是相似即佛,很像,像佛的樣子,不是真佛。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七集)  2008/8/12  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