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ID:20314624

大小:2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9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_第1页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_第2页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_第3页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_第4页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明什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明什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明什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教案

2、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明什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了解科学家所做的一系列实验,体验科学家经历的探究历程,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感受科学发现的艰辛,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经典的实验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难点: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投影片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五、教学

3、过程:  阶段  目标  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水的重要作用  绿色植物能产生净化空气的气体  光的重要作用  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  淀粉在叶绿体中产生  氧气也在叶绿体中产生  一日三餐,是我们获取营养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吃的蔬菜水果当中,储藏着丰富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植物通过什么作用制造的呢?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是植物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光合作用的发现却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有数位科学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历史,沿着当年科学家所走过的道路感受一下光合作

4、用的发现史。  板书: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随处可以看到一些植物,这些植物扎根于土壤,一天天地长大,有些还能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么,植物的增重来源于哪里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察到植物的这个现象,然后他指出,植物的增重来源于土壤,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是这样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的确,有人对这个说法存在质疑,最先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是:17世纪上半叶的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赫尔蒙特。他是怎样设计的这个实验呢?  读书:赫尔蒙特的实验  1.分析实验前后柳苗和干土的重量有何变化 

5、 2.赫尔蒙特通过此实验得出柳苗的增重只是来自,你认为他忽视了哪些因素?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做了几组有趣的实验:  读书:1771年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1、在普里斯特利的四个实验中,分别以燃烧的蜡烛和小鼠为实验对象,当把燃烧的蜡烛和小鼠分别放进密闭的钟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什么结果?  2、这种结果在放进了绿色植物之后,产生什么变化?请你说明绿色植物的作用?  当时其他科学家也都为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吸引,并重复他的实验,奇怪的是实验有时获得了成功,有时却失败,这是为什么呢——光的重要作用。  1779年英格豪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用带叶的枝条作了

6、500次以上的实验(如图),发现植物在光照下才能(释放气体)更新空气.  思考:英格豪斯当时为什么只得出植物在光下更新空气,而没有得出产生了氧气  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还未能搞清楚空气的成分)  植物能释放净化空气的氧气,它是否吸收了蜡烛燃烧产生的污浊气体呢?  1782年,森尼别发现绿色植物在照光时,会吸收污浊气体,而释放净化空气的气体,在化学家拉瓦锡及其助手的帮助下,得知:污浊气体是二氧化碳,而释放的是氧气。直到1785年,在化学家拉瓦锡及其助手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光下释放的是氧气。  1804年,德.索苏尔(de

7、SaussareNT)对光合作用进行了第一次定量测定,并提出了水的作用。他发现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干重大于它所吸收的CO2减去它所释放的氧气的重量。他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水的吸收所引起的。  在这一过程中,光能哪里去了?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物理学上最重要的定律)。  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于什么物质中呢?这一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

8、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