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

ID:20543969

大小:13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上传者:U-4550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_第1页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_第2页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_第3页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_第4页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学案3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6分)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简要说说本诗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答案首联在全诗中起到提纲挈领、统帅全篇的作用。后面的诗句,是对“胜事”与“赏玩夜忘归”的具体展开。(2)有人说这首诗的颔联在篇中如石韫(蕴藏之意)玉,似水怀珠,是全诗精妙之所在。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案①呼应标题。“掬水月在手”呼应标题中“夜月”二字,而“弄花香满衣”则呼应“春山”。②从结构上看,该句承上启下。“掬水”句承首联“夜”,“弄花”句承首联“春”;下启颈联,乃流连不舍之因。③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人情物态面面俱到,既见山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④“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出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然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妙趣横生。⑤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答出三点是4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一点得1分)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6分)从军行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②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7-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答案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案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将士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发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6分)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分)答案①衬托: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②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③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写出其中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答案①诗人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②只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不正面写自己的愁怨。(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8分)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鱼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夜如何”“试卷”“孤篷”“依旧”等具体词语进行分析。(4分)答案“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7-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刻画诗人既抱希望又疑虑不安的心态。“孤”字暗示出风狂雨骤的夜晚江面上惟一的船只,以及舟上坚韧独立的灵魂。“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每词1分,共4分)(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寄寓了什么人生哲理?请结合具体诗句品味分析。(4分)答案手法:①借景抒情,②对比。(答对一个即可,但要联系具体诗句分析)(2分)寄寓哲理:①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②人生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③包含着人与世界的对抗以及对天人合一的安宁喜悦。(答对一点即可)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8分)苏幕遮·草(宋)梅尧臣①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②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③窣地:拂地。春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1)词人借“草”这一意象表达出复杂的情感,请加以简要阐述。(4分)答案词人绘春草之象,含春光易逝之意,寓伤春之情(或对春天逝去的无可奈何);词人借草伤己(人生),以草表达对仕途厌倦的苦闷情绪。(2)在词中,词人主要借助于怎样的表达技巧来表现其复杂的感情,请予以简要阐述。(4分)答案咏物抒怀或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碧寻宴上有怀知己[来源:高&考%资(源#网]曹邺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苼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7-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女萝①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②舟。【注】①女萝:一种蔓生植物。②五湖: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五湖。(1)诗歌描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作者生活在音乐高奏,欢乐宴饮的氛围当中;(2分)但他感到的是孤独惆怅,(1分)向往的是远离尘嚣的安闲世界。(1分)(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4分)答案诗歌的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1分)诗歌的颈联用了融情入景(或拟人)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不由己,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1分)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了海棠怎样的风韵美?(4分)答案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1分)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3分)(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答案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1分)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了,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3分)(意思对即可)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有关问题。(10分)南园十三首(其六)-7-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李贺寻章摘句①老雕虫②,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③?【注】①寻章摘句:写诗文时就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②雕虫:指写诗作文本为小技,这里指轻视辞章。③哭秋风:悲秋作赋。(1)解释前两句诗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5分)答案前两句描述了诗人艰苦的书斋生活。具体意境为:清冷,凄凉,孤独,寂静,幽伤,神色低沉,情绪默然。诗歌运用了正话反说,比喻,白描,情景交融的手法。(2)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主旨。(5分)答案内容是: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写诗作文这样的雕虫小技上,每天伴着清冷的月光刻苦读书,发奋写作,孜孜不倦地琢句雕章谋篇。而读书有才又有什么用呢?你没看到年年辽东之地战争频繁,武士受重用,而文人无法发挥自己悲秋作赋的才能吗?一、二句从自我生活现状写起,三、四句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怀才不遇、无识见弃之感愤。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踏莎行贺铸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③。返照迎潮④,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⑤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①回塘:曲折的水塘。②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③红衣:荷花的红色花瓣。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④返照:夕阳的回光。潮:指晚潮。⑤骚人:诗人。(1)此词咏荷,词的上片刻画的荷花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上片最后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5分)答案上片中荷花具有孤寂、悲苦的特点。(2分)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1分)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孤芳自赏的美人,(1分)表现了它处境寂寞和芳华零落的悲苦。(1分)(2)全词咏写荷花的目的在于寄情于物,结合下片内容,请简要谈谈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抒发了不愿趋势附俗而致年华虚度,失时零落(怀才不遇)的悲叹。如答“保持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或“由于坚持自己的操守(选择),-7-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以致发出仕路崎岖、沉沦不甘的感叹(或“愤懑”“激愤”)”亦可。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峰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①绵谷:今四川广元。②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蔡氏两兄弟。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③绵州:今四川绵阳。(1)第二联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简要赏析此联。(4分)答案①上承首联写出了锦江春草满径、秋云缭绕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②“芳草碍马”与“好云遮楼”采用了拟人手法,通过塑造春草留客和好云遮护的形象,移情于物,既写出了锦江景致的可爱,又将自己与蔡氏兄弟的朋友情谊寄托其中。“碍”“遮”二字用笔迂回含蓄,画面生动而情深意长。(2)“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借景抒情,用回望锦城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用淡烟迷茫、乔木高耸的意境,表达了悠长的情韵,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1.设问形式(1)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2)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某词某句最为精妙、最富诗意,为什么?2.答题步骤(1)直答手法。(2)分析效果:结合诗句具体指出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该手法的表达效果。3.答题关键熟悉各种手法表达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分三类:A.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仗、夸张、对比、双关等。B.表现方法:衬托、烘托、渲染、象征、铺陈、白描等。-7-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C.不同角度:直接与间接,正面与侧面,虚与实,动与静,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7-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