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研究方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研究方向

ID:20574218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研究方向_第1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研究方向_第2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研究方向_第3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研究方向_第4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研究方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研究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研宄方向韦佩俭(广丙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546300)【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159-0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该病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同时,可能并发一些其他脏器的感染,而使得该病的预后恶化。该病临床表现多而复杂,而且一些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故应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的治疗主要强调对症治疗和一般治疗,该病多可自愈,因此,预后较好。木文主要就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研究方向进行介绍。1、病原学EB病毒是1964年Epstein和Barr首先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的一种新的HHV,故命名为EB病毒,亦称HHV-4。EB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呈球形,基木结构有核样物、衣壳和包膜。其核酸为双股线性DNA,其K:度随不同毒株而异;衣壳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粒组成;乜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可识别淋巴细胞上特异性受体

3、的伍膜糖蛋白。EBV主要在B细胞中增殖,并可使其转化,长期传代。EB病毒在人群中感染普遍,有资料表明约95%的成人于儿童时期都曾感染过EBV[1]。初次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多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青春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一半患者出现IM。2、发病机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感染后EBV先在LI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局部粘膜B细胞,最后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EBV感染宿主细胞是通过病毒体上的膜糖蛋白gp320/220和B细胞上特异性受体CD21结合,并可诱导B淋巴细胞持续高表达CD21[2】。进而进入病毒复制

4、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病毒释放入血后,到达某些器官,引起机体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3、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EB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偶也可经输血传播。易感人群:多发生在青少年。据研究表明,日本和我国IM的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学龄前期[3】,而欧美等国家好发年龄是青春期[4】。4、临床表现该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咽峡炎和浅表淋巴结肿人为其典型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结,出现肝脾肿大。当并发艽他脏器病变吋,引起相应的症状,如:血

5、液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肾炎肾病相关症状等。发热:自38.5°C至40°C不等,持续数日至数周,早期可伴相对缓脉。浅表淋巴结肿大:累及全身多处淋巴结,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多见,无压痛,多在三周内消退。咽峡炎:表现为咽炎相关症状。咽部、扁桃体等多处充血肿胀,可奋溃疡或是假膜。肝脾肿大:触及肝脾肿大,可有黄疸。5、实验室检测①血象:早期白细胞数可正常,数天后白细胞数多奋升高,升高程度不等。发病的3周内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占外周血冇核细胞数的10%-30°/。,血小板可减少。②骨髓血检查:辅助鉴别诊断其他血液

6、性疾病,诊断意义不大。③嗜异性凝集试验:测定血清中的IgM嗜异性抗体,在病程的1〜2周出现,第2-3周达高峰,可持续半年,阳性率高,轻型患者及儿童多为阴性,效价在1:80以上具有诊断价值;若效价呈成倍升高也有诊断意义。①EB病毒抗体检测:壳体抗体、抗膜抗体、早期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病毒相关核抗体等。壳体抗体IgM是新近感染的标志,壳体抗体IgG在病程可长期存在,诊断意义不大。核抗体出现较晚,在恢复期可升高,是既往感染的标志。6、诊断及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需要综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7、并排外其他的血液系统疾病,作出诊断。伟炎性申•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作为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几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早期症状多变,血象改变特异性差,因此,易造成误诊[5-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研究方向应根据我国该病患者的情况确定,现做以下概述:因我国该病患者多为儿童,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率不高,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超过10%的患者所占比例不是很大,故在对儿童患者进行诊断吋,需格外注意以上两点。另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8、)多缺乏特异性,故在诊断时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发病年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等),并i排外其他可解释症状的疾病,需注意:咽峡炎突出,可为IM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7、治疗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一般治疗(足够的休息,合理的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情等)和对症治疗,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该病虽由EB病毒感染所致,但0前治疗疱疹病毒性疾病的一些药物如阿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