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ID:20948969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8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1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2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3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4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在学习者个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学习活动中发展的,“问题意识”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主动建构才能发展,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消除了学生过分依赖别人帮助的幻想.现阶段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典型表现为两类:其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其二是觉得

2、没问题可提或不懂得怎样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造型人才素质的核心.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激发和培养.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做法.  1.转变观念,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首先,老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排除功利主义陋习的影响,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尊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要认真聆听他们的见解,并挖掘其可贵之处,以消除学生的畏

3、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立异.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地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当学生充分发表了看法后,教师再做适当的评价.但要注意由于每名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观念、生活经历和个体特征不同,不要因为他们的回答不符合自己预计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决,一定要宽容学生的各种想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

4、己的见解.对于这种敢问问题的精神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  再次,教师要适当增设开放性教学,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让学生大胆质疑和求异.  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想提问题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著名的

5、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只有当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才是好的教学,教育应当以学生的明天作为方向.根据他的理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该尽量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准确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努力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不断转化,才能使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做到发展有度,发展适度,也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如在“平均数”一课中,放一段录像,录像的内容是某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给选手打分和计算分数的片段,看完录像就有

6、学生提出问题,计算选手的最后得分时,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愉悦的情景中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当中,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一是利用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导入,它能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研究者、探索者的本能.二是老师用恰当的导语同样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间.如:你已经知道了关于今天话题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

7、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这样的课堂用语,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3.潜移默化,教会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会提出问题  很多老师面临过这样的情况:无论怎样鼓励,学生就是提不出问题.他们不是不敢或不愿提,而是不能、不善于提问.他们不会思考,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这时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问题,教给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于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问“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如何与原有知识有机联系”、“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新授概念时,可以问“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可以适当增减一些字词

8、吗”;对于实际问题,应充分挖掘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如“可能与哪些数学知识相关”、“该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什么”;几何问题可引导学生问“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还差什么条件”、“怎样获得这个条件”、“怎样想到这个方法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了”;而复习课中,可引导学生问“这部分知识的体系是怎样的”、“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几何基本图形有哪些”、“这部分知识有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