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ID:21107477

大小:2.27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17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_第1页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_第2页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_第3页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_第4页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2):24-30共识制定背景DCB的作用机制及其特点DCB的临床适应证及循证研究DCB的临床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中国PCI手术量及冠脉支架植入量逐年增加随着冠脉疾病发病率增高及PCI技术发展,中国PCI手术量迅速增长:2009-2014复合增长率17%,2015年手术量>56万例DES成为国内血管成形术的绝对主导方式:截至2014年99.7%的PCI患者使用支架治疗,全年消耗74万条支架。CAGR2009-2014=18%*Datafrom2014NHFPCreport2009-2014全国P

2、CI手术例数CAGR2009-2014=17%+25%+20%+17%+14%+10%+13%EurHeartJ.2015;36(47):3320-3331二代支架的并发症仍不容忽视,尤其是ISRISR支架血栓急性血栓形成晚期支架失败1997Axel首次证实单次紫杉醇暴露持续抑制血管SMC的迁移和增殖2003Scheller验证了局部紫杉醇和碘普罗胺给药的疗效2004Scheller率先报告了DCB预防猪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普通球囊相比,紫杉醇涂层球囊可显著降低ISR发生率2004首个DCB治疗ISR的临床研究(PACCOCATH-ISR)启动2006PA

3、CCOCATH-ISR结果发布:与POBA相比,紫杉醇涂层球囊显著降低晚期管腔丢失(LLL),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2009首款拥有循证证据的DCB新普力®(SeQuent®Please)上市药物涂层球囊(DCB)发展大事记DCB治疗冠脉疾病已获得多项指南及共识推荐EurHeartCardiothoracSurg.2010;38Suppl:S1-S52https:www.nice.org.ukEuroIntervention.2011;7:K125-K128XXClinResCardiol.2013;102(11):785

4、-797EurHeartJ.2014;35(37):2541-2619.BMS-ISRBMS-ISR尽可能缩短使用氯吡格雷疗程的冠脉狭窄不能再植入支架BMS-ISR分支病变小血管病变双重抗血小板治疗BMS-ISRBMS-ISRDES-ISRISR口服抗凝药具有高风险的患者小血管病变高出血风险的患者De-novo分支病变患者内皮功能紊乱或血管痉挛的患者2010年9月ESC/EACTS2010版心肌血运重建指南2010年12月英国NICE新普力治疗ISR指导文件(社会经济学)2013年8月德国共识专家组DCB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稿)2014年9月ESC/EACT

5、S2014版心肌血运重建指南(IA)2011年10月德国心脏病学会冠脉药物球囊声明(社会经济学价值)2011年5月德国共识专家组DCB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第一稿)PCI治疗领域,尤其是复杂病变的处理仍期待新技术出现,改进治疗结果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的、成熟的介入治疗技术,已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ISR、SVD、Bifu等病变的处理首个DCB于2014年在中国上市,PAPCADChina研究证实DCB治疗中国ISR人群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可靠DCB临床应用中,病人筛选和使用方法与支架治疗有较大区别,亟需推出针对国人的使用指导意见为使DCB新技术尽快应用于我国

6、冠脉疾病治疗,由霍勇教授、葛均波院士牵头组织国内26位知名专家,根据国际进展、结合目前的循证证据及临床经验,制订本《共识》《DCB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起草背景《DCB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编委会牵头专家:葛均波霍勇执笔专家:陈韵岱王建安刘斌季福绥邱春光乔树宾编委会成员:(按姓名首字母排序)陈纪言陈玉国陈韵岱杜志民傅向华高传玉葛均波霍勇季福绥李保李占全刘斌刘寅吕树铮马礼坤乔树宾邱春光孙勇陶凌王建安吴永健徐波徐亚伟于波张瑞岩周玉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2):24-30《DCB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制定过程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2)

7、:24-3026位国内知名专家研读>60篇相关文献2次集体讨论,6次修改(2015年1月17日第一次讨论、2015年7月18日第二次讨论)首个DCB中国专家共识于2016年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及《CardiologyPlus》杂志双语发表共识制定背景DCB的作用机制及其特点DCB的临床适应证及循证研究DCB的临床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DCB的作用机制及其特点作用机制向冠脉血管壁释放抗增殖药物,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单次释放即可实现:快速吸收及长效抑制效果特点优势无异物植入,保留了后续治疗的机会无聚合物基质、无金属网格残留,减少内膜炎症反应、降低血栓形成风险缩短抗血

8、小板治疗的时间(DAPT仅需1-3个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