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预防医学基础

绪论 预防医学基础

ID:21200926

大小:198.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20

绪论 预防医学基础_第1页
绪论 预防医学基础_第2页
绪论 预防医学基础_第3页
绪论 预防医学基础_第4页
绪论 预防医学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绪论 预防医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预防医学基础课件(第二版)制作:太原市卫生学校石海兰绪论一、预防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一)预防医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1.预防医学的性质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中发展比较快,并且具有方向性意义的学科群。预防医学是从预防观点出发,研究人群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公共卫生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等措施,保护和增进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以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为目的的一门课程。2.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预防医学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人群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

2、系。它着眼于群众的健康,从维护群体健康出发,研究环境中各种有害健康的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鉴于人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自然的,也有心理的、社会的因素。群体的预防必须建立在个体预防的基础上,因而预防医学同样重视个体的预防,但只有做好群体预防才能保证个体的健康。3.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是有区别的,它的特点是:①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群体和个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亚健康者。②研究重点是人群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③研究方法为卫生统计、流行病学调查、实验研究、社会

3、医学和行为医学研究方法等,研究工作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④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较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1.阐明健康的新观念,确立整体论的健康观以及充分认识健康对人的重要性。2.阐述人与环境的平衡观、健康和疾病的连续观,认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认识健康和疾病的相对关系,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动态连续过程。(二)预防医学的任务3.叙述环境、食品、劳动卫生、学校卫生与健康,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公共卫生措施对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4.叙述人群健康调查的流行病方法和统计方法,为开展

4、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做准备。5.阐述三级预防原则,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传染病地方病、营养有关疾病、心身疾病、医源性疾病、性传播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开展预防性服务工作。二、预防医学发展简史人类在同疾病的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健康和疾病与外界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不断积累和总结保护和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措施,形成了预防医学,并不断促使其得到发展。预防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经验预防阶段(二)实验预防阶段(三)社会预防阶段三、我国的

5、卫生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一)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1997年1月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中指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的卫生工作方针是对原卫生工作方针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二)我国的卫生工作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确定的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的卫生体系,基本实现人

6、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到2010年,我国的主要健康指标是应达到平均期望寿命73~74岁,任何地区不低于68岁,并延长人们的健康生活时间;婴儿死亡率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4;孕产妇死亡率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3。四、预防医学的理念(一)医学模式的转变1.生物医学模式生物科学的发展,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

7、细菌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及遗传学等生物科学体系的形成,使人们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与疾病的关系。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也称现代医学模式,这个医学模式是美国著名理论医学家恩格尔教授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现代医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⑴从全面、多维的角度来看待健康与疾病问题⑵把人置于社会关系中,反映了人的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⑶对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二)整体论的健康观1.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

8、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又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1990年WHO在有关文件中论述健康时提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