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激励

第十四章激励

ID:21343477

大小:987.00 KB

页数:90页

时间:2018-10-21

第十四章激励_第1页
第十四章激励_第2页
第十四章激励_第3页
第十四章激励_第4页
第十四章激励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激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四章激励第一节激励的概念第二节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第三节激励的方式和要求8/14/20211第一节激励的含义1、激励的概念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满足需要8/14/202122、激励的构成要素动机需求外部刺激行为8/14/202133、激励产生的原因A、内因:人的认知知识构成B、外因:人所处的环境8/14/20214第二节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分为三种类型:一、内容型激励理论二、过程型激励理论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8/14/20215一、内容型激励理论1、需要层次

2、理论(马斯洛)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3、激励需求理论(克莱兰)8/14/20216一、内容型激励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A、马斯洛提出B、这一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以层次形式出现,并由低级需要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要。其中,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5个逐级上升的层次。C、当一组需要得到满足时这组需要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P3548/14/202178/14/202182、双因素理论A、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⑴“保健因素”:(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人们对诸如政策、管理、监督、人际关

3、系、薪金等与工作条件和环境有关的因素,如果得到就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情绪;8/14/20219⑵“激励因素”:(工作内容、工作本身)人们对诸如成就、赏识、艰巨的工作、晋升等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得不到则没有满意,得到就感到满意。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8/14/2021108/14/2021118/14/2021123、激励需求理论A、麦克莱兰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B、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包括三种: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社交需要。高权力需要的人对施加影

4、响和控制表示出极大关心。8/14/202113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愿意接受挑战,敢于冒险并对待风险采取一定的现实主义态度,勇于承担责任,工作有计划并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工作,喜欢表现自己。有高社会交往需要的人通常保持融洽的社会关系,他们从友爱中获取快乐,并寻求归属感。C、麦克莱兰认为,一个组织的成就与组织中拥有高成就需要的人的数量有关。成就需要可以通过培养而提高。8/14/202114二、过程型激励理论1、期望理论(弗鲁姆)2、波特--劳勒激励模式8/14/202115二、过程型激励理论1、期望理论⑴弗鲁姆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⑵基本观点:只

5、有人们预期自己的行为有助于达到自己的某个目标时,才会被激励去做某事。8/14/202116⑶弗鲁姆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用公式表达如下:M=V×E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激励对象心理动机的强烈程度来反映主观评价认为奖酬的价值的大小。主观认为自己达到目标或得到奖酬的可能性。8/14/202117⑷按照这一理论,为了激励员工,管理者应当一方面提高员工对某一成果的偏好程度,另一方面帮助员工提高期望值的概率。8/14/2021182、波特--劳勒激励模式⑴在期望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的一个综合激励模型。⑵人的努力程度受到如成绩---报

6、酬---满足等连锁关系整合到了管理系统中。8/14/202119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1、激励强化理论(斯金纳)2、归因理论(凯利)8/14/202120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1、激励强化理论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⑵强化: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增加、减少或消失某种行为。(识记)8/14/202121⑶强化的主要类型:A、积极强化在个体产生积极行为后立即用物质或精神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使其感到于己有利,从而增加以后的行为反应频率的激励过程。B、惩罚在个体产生消极行为后,使行为者受到经济或名誉上的损失,或取消某些为

7、其所喜爱的东西,从而使其减少这种行为。8/14/202122C、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当一个特定的强化能够防止个体产生自己所不希望的刺激,即为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与惩罚不同,消极强化是为了避免产生消极后果。消极强化基于人们尽量试图避免某种不愉快的刺激(如挨上级的批评)的心理。D、消失撤消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步降低频率,以至最终消失。8/14/202123⑷强化方式:A、连续强化是在行为每次发生后,都要进行强化。B、间歇强化则属于非连续强化。8/14/202124管理者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遵循

8、如下原则:⑴建立分阶段的目标体系;⑵及时反馈和及时强化;⑶要使奖酬成为真正的强化因素;⑷多用不定期奖励;⑸奖惩结合,以奖为主;⑹因人制宜,采取不同强化模式。8/14/2021252、归因理论⑴凯利等提出。⑵归因:寻找已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