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特色

论《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特色

ID:21664514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论《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特色  _第1页
论《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特色  _第2页
论《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特色  _第3页
论《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特色  _第4页
论《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特色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特色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特色一、突出时局对人物思想的影响  从最后三章看,时局是构成《阿Q正传》典型环境的主要因素。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上,作者突出了时局对人物思想的影响Q平时有一种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造**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而当举人老爷的船给未庄带来了大不安。人心摇动,时局发生了急剧变化,他的思想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对革命党由深恶痛绝而转为“神往”,并要“投降革命党”。而当他公开宣布造**,未庄人都用惊惧的眼光看他,这情景,“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得意地飘飘然起来,因而

2、思想更加兴奋,喜不自胜,于是就产生了要在政治、经济以及婚配问题上获得翻身的一系列“革命思想”。而当“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政权仍然被“原官”把持,也就是说,革命形势趋于低潮的时候,阿Q就变得“很容易闹脾气”,“总觉得自己太失意”,特别是当他到静修庵去革命碰了钉子,去“结识”假洋鬼子遭到了挫折以后,其情绪更是一落千丈,觉得“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甚至由忧愁转为恼怒,产生了一种强烈而奇特的报复心理。阿Q思想的每一个变化无不深受时局变化的影响。作者正是在阿Q思想变化的过程中生动而形象地刻画了阿Q

3、迫切要求“革命”而又始终不觉悟这一基本的性格特点。同样,小说中的反动人物也因时局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在革命风声高涨时,他们一方面感到惶恐不安,一方面机关算尽,施展阴谋,或讨好自认为是革命党的阿Q,或相互勾结投机革命。时局趋于平稳时,他们一个个摇身一变,以革命者自居,“目空一切”,甚至挥动“哭丧棒”镇压革命。作者正是通过心态的变化刻画他们奸狡、阴险的性格特点的。  在社会生活中,时局是最为敏感的问题。时局的变化对社会人群牵系最大最普遍。从时局的影响方面去描写心理活动,更能揭示人物的思想本质;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心理的时代

4、内涵,使人物的性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重要的是,由于人物心灵的胶片上留下了当时的人生世相、时代风云影象,从而使《阿Q正传》成为反映辛亥革命的一面镜子。  二、熔心理共性于心理个性之中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性格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共性概括得越广泛,这种形象就越有代表性,揭示的社会问题就越有普遍性。个性是指这个人物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物的独有的性格特征。个性越突出,人物形象就越鲜明,越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共性和个性又是有机地统一在一个人物身上的。阿Q的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实现的。熔心理共性于心理个性之中

5、,可说是《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的又一重要特色。从共性方面看,阿Q的“精神胜利法”集中地反映了旧中国整个国民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是长期的封建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沉淀与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失败主义相结合的产物。《阿Q正传》发表以后,许多人以为是骂自己,可见其心理内涵包容了多么深广的内容。同时,阿Q向往革命,渴望改变艰难处境的强烈愿望,也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的,可以说是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的广大贫苦农民的共同心声。从个性方面看,阿Q的心理活动又总是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喜欢自夸也许是旧中国国民的共同弱点

6、,但自夸的内容却是各不相同的。地主、资本家以钱财傲视他人,官僚们以权势地位傲视他人,知识界也可以知识傲视他人,然而所有这一切于阿Q无缘,他一无所有,也一无所知,就只好拿“先前”来傲视他人:“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就是阿Q的自夸,不可能是别人的。喜欢别人奉承自己,这也许是许多人共有的心理,然而喜欢奉承自己的内容却有个性之别。阿Q对“真能做”的“颂扬”“很喜欢”。因为这与他的“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的工作很合拍,偶有“颂扬”,也就感到很对味甚至不辨是真心还是讥笑,而感到“很喜欢”。这种

7、心态自然也就为阿Q所独有。偏执守旧是封闭落后国家国民的通病,而这种通病在阿Q身上却表现得极富于个性。一方面因进了几回城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认为城里人“条凳”的叫法和用“葱丝”的做法是错误的、“可笑”的。然而阿Q怎么知道这恰是他自己的可笑之处呢?这与他长期生活在封闭式的未庄农村,对世间事孤陋寡闻有关,除了县城,他不知道外面还有更广阔的世界,所以以进城自负。又因为他长期生活在未庄,习惯于未庄的生活方式,凡与这种生活方式稍有不同,他就认为是错的、“可笑”的,正是阿Q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使偏激守旧的通病在他的身上有了独特

8、的表现。改变艰难处境虽是广大贫苦农民的共同愿望,但阿Q又有不同于其他任何贫苦农民的独特的心理内涵。其他的贫苦农民也可能想象到自己参加革命党的情形,但不会是革命党走过土谷祠,前来招唤他,“于是一同去”,因为这于阿Q最便当。其他贫苦农民也会有政治上翻身的要求,但不一定把小D看做第一个该死的,因为小D曾夺了他的活路,与他有过“龙虎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