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家”与“后新儒家”之争的关联分析

“新儒家”与“后新儒家”之争的关联分析

ID:21701935

大小:6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4

“新儒家”与“后新儒家”之争的关联分析_第1页
“新儒家”与“后新儒家”之争的关联分析_第2页
“新儒家”与“后新儒家”之争的关联分析_第3页
“新儒家”与“后新儒家”之争的关联分析_第4页
“新儒家”与“后新儒家”之争的关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儒家”与“后新儒家”之争的关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儒家”与“后新儒家”之争的关联分析新儒家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其主要思想是内圣与新外王之结合,即用孔孟道德心性之学涵摄现代科学和民主。而今则出现了对新儒家之批评,认为其思想仍停留在血缘社会,其心性(道德本心)之学是抽象形而上学,没有对现实存在价值之肯定。所以,新儒家已经不合时宜,现今应进入后新儒家阶段了。后新儒家要颠倒新儒家的逻辑,提倡一种新型的外王内圣之学:关注现实生活世界整体的新外王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内圣之结合。关键词:新儒家;后新儒家;内圣外王:B261:A:1004-7387(2014)01-0115-04一、新儒家

2、及其主要思想我们先来了解新儒家的概念。关于新儒家,严格的说有两种提法:一种是对在民国及其以后依然坚守传统文化的思想大师们的称呼;一种是对自宋以来的儒家思想大师们的称呼。前一种观点是最为流行的,它特指面临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而重新思考儒家文化的价值和命运的近现代思想家群体。根据年代的不同,人们还将他们分成了三代:从1921年至1949年为第一代,代表人物是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冯友兰等;从1950年至1979年为第二代,代表人物是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方东美等;从1980年至今为第三代,代表人物有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成中英

3、等。面临着近代化和近代价值观的冲击,这些新儒家们或者强调儒学中的现代因素,或者强调儒学中相对于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因素,或者强调传统儒学与近代西学之融合。总之,他们皆致力于儒学的现代转型研究。后一种观点则主要为日本学者所提倡。他们(尤其是沟口雄三、岛田虔次等)认为中国自宋以后就进入了近代社会。宋明理学和心学中已经蕴含了近代价值因素,如程朱理学中的智识主义因素(相当于西方近代科学理性)和陆王心学中的主体性因素(相当于西方近代自我和自由之思想)。宋明以后的思想家不过是将这些价值因素更发扬光大了。总体上来看,日本学者显然是站在现代价值立

4、场上去阐释宋明思想的。相对于这两种提法,牟宗三先生对儒学发展的分期更完整也更客观。牟先生将儒学的发展分成了三个时期,他认为,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期为由孔孟荀至董仲舒,第二期为宋明理学,现今则进入了第三期。[1]他这里所说的文化显然是儒家文化。按照牟先生的三期说,从时间上看,日本学者所谓的新儒家正好是其中的第二期,而在内地和港台流行的新儒家则属于第三期。从价值内容上来说,牟先生的三期说实则可分为两期,因为在他看来,前两期的价值内涵是一致的,属于传统的内圣外王阶段。只有到了第三期,才出现了质的不同,要强调的传统内圣与西方新外王之结合

5、。由此看来,日本学者的新儒家提法就欠妥了,虽然其在时间上有一定道理,但在价值判断上则有过度阐释之嫌。因此,儒家思想真正出现了变化的时期,还是在近代西方文化侵入以后。所以,我们这里的新儒家概念仍取第一种,即流行的新儒家概念。以目前的影响来看,新儒家的集大成者,当为牟宗三。无论是深度和广度上,牟宗三的新儒家思想都达到了一个顶峰。其思想的核心宗旨就是寻求传统儒家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的完美融合。牟先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指出了传统文化的特质和价值,也指出了其不足。在他看来,传统文化就是一脉相传的孔孟心性之学,其特质是对文化生命、道德生命的

6、超绝追求,也即向上透的道德理性。这一心性之学是圆善之学,即通达天人合一之无限圆满和极致境界之学,相对于佛教、基督教和现代科学民主来说,它是超越的和圆满的。[2]这也是儒家文化对世界的独特贡献。但其追求的过程和手段过于直接和单一,以致无法与现实世界和人生产生完美的碰撞与融合。向上透所呈露之最高道德理性,即圣贤人格中之道德理性,若心觉方面之知性转不出,则道德理性亦封闭于个人之道德实践中而通不出来,亦有窒息之虞,即无通气处。若客观实践方面之政道转不出,近代化的国家政治法律转不出,则道德理性亦不能广被地积极地实现出来,人间有睡眠停滞之

7、虞,即不能繁兴大用而实现多方的价值。这就表示中国以前儒者所讲的外王是不够的。[3]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就需要借助西方文化中虽不超绝但很实用的手段,即知性(逻辑和科学)和国家法治(民主和法制),以便和现实世界很好的砥砺和周旋,只有通过向下的开拓和发掘才能通向高超的生命。如此,就实现了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的融合与统一。这也就是牟先生所说的内圣与新外王之统一。在牟先生看来,儒家思想一直是内圣外王合一之学,只是其外王仍然是道德理性实践,并不是近现代之知性科学和民主政治实践,所以牟先生才一直强调新儒学要开出新外王。[4]牟先生所用的逻辑

8、,就是传统内圣外王和西方近代康德哲学的结合。传统的逻辑是体用合一、内外合一,康德哲学则强调物自身与现象界之分离。这两者本来大相径庭,但牟先生将其融为一体了。他用传统内圣外王之逻辑打通了物自身与现象界。传统的内圣天人合一之心性通达了物自身,也即天道,然后将这一物自身或天道付诸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