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同课异构 探求有效教学

利用同课异构 探求有效教学

ID:21956770

大小: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5

利用同课异构 探求有效教学_第1页
利用同课异构 探求有效教学_第2页
利用同课异构 探求有效教学_第3页
利用同课异构 探求有效教学_第4页
利用同课异构 探求有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同课异构 探求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利用同课异构探求有效教学【】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追求,通过对一节《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案例的引入、新授,练习三个环节进行分析与点评,得出同课异构与有效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提出同课异构有利于激发教师创造,同课异构有利于诱导教师反思,同课异构有利于关注学生发展,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同课异构;有效教学  【】G623.5【】B【】1001-4128(2011)03-0132-02    1“同课异构”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2、.这说明确定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同一教学内容如果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在数学教学研讨中,“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模式增强了数学教师积极参与的意识,让老师们有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在观察、分析、比较中研讨,可以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领悟能力,有利于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方向的把握。  有的教师认为“同课异构”就是要强调“异”,其实不尽然.首先,“同课异构”是由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决定的.每个教师都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对于学生而言,一次完整的课堂学习是

3、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出发向目标不断逼近的认知发展过程.如何在教学设计时把握好贴近学生的起点和落点及跨度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教师的个体差异,如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调节,背后都有思想的底蕴.而这种底蕴与教师对教学水平、教学机智、课堂管理能力甚至性格特征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他们各显风采,各具特色,能够带给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所以,“同课异构”活动能充分利用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发现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4、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异构”的目的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来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不仅仅是为求异。  2“同课异构”教学案例  最近,笔者参加了由甲、乙两位老师上的展示课,课题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体会.  案例1甲老师的展示课《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因为留心——苹果为什么会往下面掉?最终揭示普遍规律——万有引力.俗话说事事留心皆学问.引导学生留心身

5、边的事物,利用三角板类比、启发、提问、揭示课题.  2.2热身运动,类比启发  活动1:“折叠法”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2:“折叠法”证明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3自主探索,抽象提炼  “折叠法”研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展示不同折法(如图1~5),介绍学生的不同发现.学生交流、比较形成共识(猜想),得出结论.  2.4验证猜想,形成结构  学生在不同的折法中证明了“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教师板书,介绍对应的几何表示法),并留疑:①我们发现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一

6、般的直角三角形中成立吗?②图4的折法中,同学们发现了“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如DE=BC”,这个结论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中成立吗?  2.5应用性质,体现价值  如图,已测得斜坡AB的角度为30°,那么当你沿着斜坡AB走100米时,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米?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证明,而是采取了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折一折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自己去猜想,去发现.这种探索性的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

7、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观点.一方面,通过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演示(实物演示),让学生多角度、快节奏地去认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数学图形的折叠活动过程,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用运动的观点来研究图形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发现与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折法并不是像图1至图5那样分得很清楚,而往往是将其中的几种折法混在一起.因此,教师在让第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时作适当的引导.每折一次就能从点、边、角等方面

8、来体会该三角形的性质.当学生的折法不是“过一边的中点折或过一角的平分线折”,且对研究性质没有任何意义时,要在适时引导的同时及时进行鼓励,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建立自信.这样的活动式教学组织形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使学生对30°角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