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动因及解决途径

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动因及解决途径

ID:21972870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动因及解决途径_第1页
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动因及解决途径_第2页
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动因及解决途径_第3页
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动因及解决途径_第4页
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动因及解决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动因及解决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动因及解决途径【】农村土地大面积被抛荒,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怪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将从经济学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土地抛荒;经济学原因;解决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亿万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离土农民的不断增加,部分地方开始出现耕作粗放,减少复种指数等抛荒现象。进人世纪年代特别是近几年,土地抛荒伴随着经济发展日趋严重,且呈现出快速扩展蔓延的势头,抛荒耕地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大,且呈逐年上升

2、的态势。以重庆市开县为例,全县有40个乡镇,截至2008年末,总人口159.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8.43万人。总耕地面积8.67万公顷,农业人均耕地0.05公顷(约0.75亩)。全县2008年耕地抛荒面积2.34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7.68%。  1农民弃农抛荒的经济动因  1.1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家庭承包制的驱动  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实质上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对农村地域的各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农村的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组织流通;通过价格杠

3、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领域和环节中去,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特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因此,不可能在分散的农村建立齐全的、自我配套的、自我统一的市场体系,而只能创建一个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发达的市场体系,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互动。  中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户变成了独立生产经营、自负盈亏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农户拥有较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农户经济也逐渐成为农村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一方面农户成为了能独立进行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农业生产经济实体,生产

4、什么、生产多少由他们自己决定;另一方面农户还成了有限的资源支配主体,对自身的劳动力、承包地、生产中资本量和技术投入量等有近乎完全决策权。  1.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益驱动  获取经济利益是农地经营者对农地进行经营的最大驱动力,经济上称为刚性标准。农地抛荒现象的出现及发展趋势至少传递了一个信息:部分农地经营比较利益较低,因而农民选择将农地进行抛荒或粗放式经营。这主要归因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和农业经营的高机会成本。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一直存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采取“剪刀差

5、”的方式汲取农业剩余,以满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要求。  当投入同样的生产要素,经商收益比农业收益高的时候,农民就会把一部分或者全部资金、劳动投入商业,这样就出现了“亦工亦农”或者“亦商亦农”的兼营户;同样道理,当其它条件不变,出外务工的收益更高或者风险更小时,他们则会选择出外务工。由此不难看出,农地经营比较收益低于其它行业,任何理性的“经济人”都会选择抛荒农地从而转向其它行业。也正因为此,农地的流转动力不足,很多农地即使无偿流转也无人接收,而有些地方因对农地抛荒处以罚金而造成农民倒贴流转农地。  2

6、抛荒问题的经济学解决路径  2.1明确政府与农户在保护农地责任与义务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国家对农民经济行为的约束力逐渐弱化。农户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体日益成熟,追求收益最大化,最大程度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成为他们进行生产活动的首要目标。政府的责任就不同了,国家经济运行是否稳定有序、农产品能否安全供给,特别是粮食能否安全供给都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因此,政府在保护农地的生产能力上具有更大责任,必须加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保护农地地力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增加维护抛荒农地地力的资金财政支出,并采取激励措施提

7、高农民保护地力的积极性,农民是农地的实际占有者和使用者,同样也有维持土地的生产力的义务。因此,必须尽快制定相应政策,合理确定政府与农户在保护农地地力的责任和义务,规定双方对农地地力的维持和保护中投入量,并尽快出台有关限制农民破坏地力的措施。  2.2探索并建立农地使用效率的预警制度  目前,仅从数量上对耕地进行预警已经远远不够,必须对农地使用效率给予更多的关注。笔者认为,农地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出、供给水平,必须尽快建立耕地利用效率预警制度,农地利用效率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已经投入使用的农地资源占

8、实际可以使用农地资源的比例;其二,一定面积农地在一定时间之内的复种指数;其三,通过土地整理等合理的技术措施,对地力进行改善可以提高农地产出水平的程度。当务之急,是在对我国现有可供利用的农地资源进行充分评估基础上,分别测算出在一定农业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的使用效率的状况下,我国农地可以生产出的各类农产品总量,尤其是粮食的生产量,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起一套农地使用效率的预警制度,一旦分析预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