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政治效应分析

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政治效应分析

ID:22069647

大小:6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7

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政治效应分析_第1页
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政治效应分析_第2页
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政治效应分析_第3页
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政治效应分析_第4页
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政治效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政治效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政治效应分析  〔〕本文基于60个村十年间的四次跟踪调查,分析了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政治效应。研究发现,农民的政治信任度越高,其参与村委会选举和扩大直选层级的意愿越低,更倾向于选择体制内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对政权的支持度也越高。这一结论支持“政治稳定的信任基础”理论。不过,对于既需要提升民众政治信任、又需要发展民主政治,同时需要政权稳定的中国政府而言,这些多元目标取向之间的关系却是一个难解的结。  〔关键词〕农民;政治信任;政治参与;表达行动;政权支持度  〔〕D0〔〕A〔〕1000-4769(2012)03-0043-07  〔基

2、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性事件研究”(05BSH009);“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对策研究”(08AZZ005);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社会稳定及其预警研究”(2009-ZDond和Verba的公民文化学说更进一步指出,公民信任能够在民主社会中推动大众对政权的支持;〔10〕而在权威政体里,狭隘信任和社团信任可以推动人民对政权的拥护,但公民信任可能不会有这种功能。  在近些年有关中国政治的研究中,上述议题也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比如,在有关政治信任与民众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的分析中,史天健发现,村民对在任村委会领导不满程度的提

3、升,会增加其选举参与倾向。〔11〕孙昕等人却发现,村民对基层政府“政治信任”越高,其参与选举的倾向就可能会更高。〔12〕在一些有关非正式政治参与的研究中,不少学者提出,我国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之所以频繁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现了政治不信任。〔13〕邱国良认为,熟人社会的信任在解决乡村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对乡村大规模群体性冲突中则显示出不足,构建农村政治信任是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治理问题的重要途径。〔14〕一些学者试图从更大的层面揭示政治信任的政治效应,如:李连江(2004)在分析农民的政治信任时提出,农民对中央的高信任与对地方政府和官员的低信任甚至不信任

4、,会使得地方政府无法正常运行。〔15〕肖唐镖曾从政治信任视角解释农民表达行动的三部曲变化,进而讨论农村政治稳定状况。〔16〕孔凡义则探讨了政治信任和政府治理之间的相关性,得出了政治信任有助于政府治理效能提高的结论。〔17〕曹沛霖在政治改革分析中发现,许多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均起源于政治不信任,因此,政治不信任在政治过程中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18〕  上述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拟以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研究〔19〕为基础,从以下三个层面集中讨论这一变化的政治后果和效应,即:政治信任对农民的政治参与、政权支持度与意见表达行动的影响。

5、在此,我们分别提出三个研究假设:  第一,农民的政治信任度越高,其选举参与的积极性和愿望就越低。在学者有关政治信任与政治参与相关性的讨论中,我们已看到,意见是针锋相对的。不过,基于中国贤人政治和臣民政治的传统,我们以为:民众更可能因为相信政府,愿意并放心地将权力交给政府和官员来行使,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如果农民的政治信任度越高,其选举参与的积极性就会越低,对向上提升直接选举层级的愿望也越低。  第二,农民的政治信任度越高,其对现有政权的支持度也越高。这是学界近乎一致的意见。在这里,“对政权的支持度”设定为以下指标:对现行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与国家整体状况的

6、支持或感受。我们以为,农民的政治信任度越高,则这些指标值也越高。  第三,农民的政治信任度越高,则越倾向于选择体制内的合法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在现实中,面对侵权或利益受损等现象,农民往往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包括从“不表达(如忍气吞声)”到最激烈的“暴力抗争”,我们罗列了从A到N等14种,其中,既有正式、理性和合法的表达行动,也有非正式的、半合法或不合法的表达行动。我们以为,农民的表达行动往往取决于其政治信任状况,他们对党政组织的信任越高,就越会采取理性、合法的表达行动;反之,亦然。〔20〕  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于笔者所组织的对江西、江苏、山西、重

7、庆和上海五省、市在1999年至2008年十年间四波跟踪调查而形成的数据库。四次调查所涉及的村庄数量略有变化,最少的一次是56个村,最多时为68个村(见表1)。  第一次调查在1999年,在江西C、T两县、江苏南部H县,按照等距抽样方式先选取5个乡镇,然后各选取四个村,每县各20个村,每个村选取20个村民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200份。  第二次调查在2002年,即对江西C、T两县40个村的追踪调查,每村选取10个村民样本。同时,在山西X市(县级市)共20个样本村,每村选取10个村民样本进行调查(抽样方式同前一次)。但由于“调查准入”等因素的限制

8、,X市最终只完成了对16个村的调查。该次调查共完成了56个村,回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