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掤”字考

太极拳“掤”字考

ID:22096178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太极拳“掤”字考_第1页
太极拳“掤”字考_第2页
太极拳“掤”字考_第3页
太极拳“掤”字考_第4页
太极拳“掤”字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极拳“掤”字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太极拳“掤”字考摘要:太极拳中所谓的“掤劲”的“掤”,本字应该为“弸”字。由于“掤”、“弸”二字读音相通,字形相似,且“掤”的形符“扌”能体现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故而“掤”字取代了本应由“弸”字占据的位置,而在太极拳习练者以及太极拳论之中长期存在下去。  关键词:太极拳;弸;掤;考证  :978-7-5369-4434-3(2012)03-127-02    太极拳,又称长拳,又称十三势。因为整套拳法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故名长拳。又因太极拳的劲法分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十三种,

2、故名十三势。其中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被称为太极八法,掤、捋、挤、按称为四正劲,采、挒、肘、靠被称为四隅劲。而掤劲作为太极八法之首,为各家拳论以及众多的太极习练者所重。被称为“劲力之母,其它劲力只是掤劲的方向变化”①。  然而“掤”字的字形以及读音,却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这样。  “掤”,《说文》解释为:“所以覆矢也。从手朋声。《诗》曰:‘抑释掤忌。’”其意义为箭筒盖。《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记载:“抑释掤忌,抑鬯弓忌”意为“打开箭筒的盖子,将弓放入弓囊”。孔颖达《疏》曰:“诗云:亦释掤忌。掤与冰

3、,字虽异,音义同。另外,这是一个形声字,声符为“朋”。说明造字之时,“掤”的读音应该和“朋”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然而《说文大徐本》中所注的《唐韵》的反切为“笔陵切”,《集韵》都作“非陵切”,翻译为现代读音应该为。这样看来,无论是从意义上还是读音上,“掤”字似乎都不是我们今天读作,意义为“一种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灵活而又沉重、富于弹性和韧性的劲”那个字。  那么太极拳中的那个“掤”,本来究竟应该是什么字呢?经查字书,笔者认为,太极拳中所说的“掤”的本字应该是“弸”字。  《说文》中说:“弸,弓强皃。从弓朋声。”义

4、为:弓而强有力。《大徐本》所注的《唐韵》的反切和《广韵》的反切都是“父耕切”,《集韵》的反切是“蒲萌切”。“父”、“蒲”都是古并母(全浊)的反切上字,“萌”、“耕”都是耕韵(平声)的反切下字,根据反切拼读规则,与平声韵相拼的全浊声母清化为同部位的清声母,浊声母的平声声调变为阳平。“弸”的今天的读音正是。另外,考查“弸”字的意义,我们发现“弸”的本义“弓强皃”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太极拳的“掤劲”的意义,有着明显的引申关系。在太极拳的论著中所谓的“掤劲”被定义为“由于身肢放长产生一种弹性,犹如弓弦为弓背的弹力所拉长而

5、产生弹性一样,形成一种弹簧劲。”②在太极拳的理论系统中,还有一种“身备五弓”的说法,即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达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③的发力效果。所以,由“弓强皃”到“犹如弓弦为弓背的弹力所拉长而产生的弹性”是一种很自然的引申。  但是有一个问题,虽然武术功法和招式名称在流传过程中有讹变的现象,如懒扎衣—揽雀尾、抱虎归山—抱虎推山—豹虎归山,但是这些都是音近讹误。“弸”和“掤”的读音在近代相差较大,而且武式太极拳始祖武李两家都是有功名的文人出生,为何会将这两字弄混呢。笔者分析,可能

6、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在当地方言中,这两字的读音可能相近  太极拳发源地,位于河南温县陈家沟。后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创杨式太极拳。杨露禅同乡,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先学陈式太极拳老架,又从河南温县赵堡陈清平学习陈式太极拳新架,后得《太极拳论》,创武式太极拳。可以说,太极拳的理论,就是在温县和永年县两地创立的。查《中国语言地图册》,温县和永年县都是晋语区。而晋语区的一个重要的方言特征就是有系统的文白异读。根据侯精一(2002),在晋语中,“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平声字,白读不送气,文读送气”④,而且“

7、在蟹(止)、效、咸山、宕江、曾梗等摄,通常白读为单元音,文读为复元音”⑤。根据这两条规律,在温县,永年县等地,古代并母字“弸”的读音,文读应该为,而白读应该为,而“掤”的白读应该读为,这样两个字读音就十分相近,如果不熟悉二字,是有可能将二字相混的。  二、“弸”、“掤”在中古时可以同音  在《集韵》中,“弸”有“非陵切”、“披耕切”、“蒲萌切”、“披朋切”等四个反切,说明“摘要:太极拳中所谓的“掤劲”的“掤”,本字应该为“弸”字。由于“掤”、“弸”二字读音相通,字形相似,且“掤”的形符“扌”能体现太极拳运动的

8、特点,故而“掤”字取代了本应由“弸”字占据的位置,而在太极拳习练者以及太极拳论之中长期存在下去。  关键词:太极拳;弸;掤;考证  :978-7-5369-4434-3(2012)03-127-02    太极拳,又称长拳,又称十三势。因为整套拳法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故名长拳。又因太极拳的劲法分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十三种,故名十三势。其中的掤、捋、挤、按、采、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