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语文《海思》教案

鄂教语文《海思》教案

ID:22274387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鄂教语文《海思》教案_第1页
鄂教语文《海思》教案_第2页
鄂教语文《海思》教案_第3页
鄂教语文《海思》教案_第4页
鄂教语文《海思》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教语文《海思》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鄂教语文《海思》教案;[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结构,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由海而产生的独特的联想和深邃的思考。3.体会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4.探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编写阅读提要。品读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安排]两课时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编写阅读提要。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品读富有哲理的语言。4•关注独特的行文思路。5•拓展挖掘,归纳提高写作

2、水平的方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几组海水翻腾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谈自己的感受。(借用图片这一直观教学用具,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展开想象,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2、教师小结,引入文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疏通生字、生词。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层次。在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之后,要求他们着重思考几个问题:①文中有哪些句子自然完成了内容间的转换?②眼前的海是怎样的?心中的海是怎样的?

3、③围绕海所做的思考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学情预测: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时候,过渡句的选择可能会比较容易,但对“眼前的海”和“心中的海”的对比理解可能会有些困难,教师应该作适当的指导。学情反馈:关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从第3自然段找到句子“被织进一张蓝色的大网中”,“这种可见而不可触的蔚蓝色,似有似无,给人一种遐想,一种飘渺,一种思想的驰骋”,从而弄清由眼前的大海过渡到写心中的大海。对于第二个问题“心中的海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会偏离文本的内容,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联想的触发点——“海的深和广”以及乘船

4、返回,在海浪的摇动中产生新的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明白心中的海的形象。对于情感的把握,教师应依据文本内容作适当提示,如引导学生看议论抒情句,让学生全面把握爱海的博大精深,爱海的包容一切,爱海给人类心灵的慰藉。(这三个问题的设计由表及里,从理清文本结构入手,尽量激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意识,基础的内容弄清楚了,再去探究的情感就不会使学生泛泛而谈。)全班交流各自编写的阅读提要,并要求学生进行板书设计。学情反馈:实践证明,这一过程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又能检验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程度。三、细品

5、文本。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眼前的大海”,并设计朗读方案。学情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架空,教师要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比如:这里写的是什么内容?从哪个角度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才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哪个词用得最好?用细化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朗读设计落到实处。学情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明确细致的要求,确实能够让学生走进课文。如果能配以音乐朗读,教学效果会更好。(这一过程的设计既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通过品味朗读深入探究描写海的壮丽图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课

6、文深入的理解。)四、自主研读选择文章中富于哲理的句子或含蓄的句子进行品评,在深入探寻句子含义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于是,我明净的心头又涌上一汪蓝色的沉思”“海啊,你在我的心里”这两个句子难以理解,教师要在此作适当点拨。五、积累佳词美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归纳总结1.教师提出疑问:课题为“海思”,那么围绕海作了哪些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考?这一步只要求学生在互相探讨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观点。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只要言之成理就行。(这一过程

7、主要是强调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有自己的思考)学情反馈:学生基本上能从联想奇特的角度去讨论,但为什么会有这种思考以及为什么要沉思“海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却心存疑惑。教师应介绍梁衡的散文特点及其“大散文”观,让学生在作品风格和思想深度上去感受行文独特的思考。2.在引导学生关注奇特的联想中,引导学生挖掘一些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这一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紧紧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二、拓展延伸,进行想象思维训练1.借助具体物象,培养学生的想像力。①金钱确实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如金钱能买床铺

8、,不能买甜蜜的梦;能买书,不能买到知识……请你联想它的作用和局限,越多越好。②有位作家写了一首诗《0的断想》: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0的负担最轻,但任务最重;0是一面镜子,让你重新认识自己;0是一只救生圈,让弱者随波逐流;请你运用发散思维续写下去。③“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是文学家关于书的比喻,它还可以比喻成什么?运用发散思维展开联想,请口头表达。2.超越时空局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美国科幻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