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与左翼文学

丁玲与左翼文学

ID:22374121

大小:94.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0-28

丁玲与左翼文学  _第1页
丁玲与左翼文学  _第2页
丁玲与左翼文学  _第3页
丁玲与左翼文学  _第4页
丁玲与左翼文学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丁玲与左翼文学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丁玲与左翼文学[摘要]笔者所用的左翼文学概念,代写论文是指由20世纪20年代末革命文学的论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以及1930至1936年“左联”六年以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由30年代初直至“文革十年”文学的终结。丁玲是以女性身份加盟左翼文学的第一人也是最后一人。丁玲一生的创作与左翼文学的兴衰发生了半是主动半是无奈的纠缠。她创作上的成就和局限及种种矛盾的困惑,都不可能离开左翼文学及其背后的政治权力而得到合理的阐释。笔者通过她的两组作品及两种写作身份的转换轨迹,从文学与政治与性别及语境与选择切入,从启蒙话语与革命话语方面对丁玲创作的全过

2、程进行了解读。[关键词]左翼文学;政治权力;性别;启蒙话语;革命话语引言丁玲是以女性身份加盟左翼文学的第一人也是最后一人。这里所说的左翼文学,是指由20世纪20年代末革命文学的论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以及1930至1936年“左联”六年以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文学。左翼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是文学主潮,在40年代解放区文学中,尤其是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以“工农兵文学”的新命名被规定为解放区文学的发展方向,在1949年建国以后又被新政权规定为新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唯一正确的文学①,纳入了政治/文艺一体化的政权体制之中,成为大

3、一统的一元化的唯一具有生存权利的文学。直到1979年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左翼文学在经历了30年代主流文学、40年代解放区工农兵文学、“十七年文学”(1949-1966)和“文革文学”(1966-1976)这几个实践阶段之后走向终结。这是一个漫长的由最初的社会的与历史的部分合理性而一步步推向极端最终失去了合理性而导致消亡的文学思潮发展演历过程。回顾半个世纪左翼文学的历史,可以肯定的是作为20世纪中国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左翼文学不仅持续的时间最长,而且在文坛的地位也随着政治的演变而节节上升,由主潮文学而主导方向的文学再到由政治权力

4、作后盾的定于一尊的唯一的文学,最终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这衰落的开端,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即1966年2月《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出笼。这是经陈伯达、张春桥多次修改,毛泽东亲自修定审批后,以中央文件批发全党、全国。“《纪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界历次政治运动中左倾错误的集大成和水到渠成的发展。”[1]《纪要》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即“十七年文艺”,说成是一条修正主义的、资产阶级的文艺黑线,并列出了“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现实主义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

5、神汇合论”、“离经叛道论”,统称“黑八论”,予以声讨、批判,揭开了“十年文革”对作家、文艺工作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序幕。《纪要》的实质是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名义全盘否定五四及30年代以来左翼文学运动和左翼文学的成就,以极左的面貌用“修正主义文艺黑线”这根棍子将新文学的“左和右”放在一起一棍子打死,造成了“文革十年”中文艺的百花凋零万马齐喑。这种发展到极端的被称做极左思潮的主要是一种极权专制的政治思潮,与早期的左翼文学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但是由于其极端的政治功利化对文学的强制性劫持而走向了文学的非文学,连带着使左翼文学的合理性受到全面置疑与否

6、定,直接促成了左翼文学的一蹶不振、盛况难再。这样,当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次政治大变革出现时,另一种被长期压抑的属于“五四”启蒙话语的“人的文学”便得到了生机勃勃地发展。丁玲一生的创作便和这种左翼文学的演变衰落过程发生了宿命般的半是主动半是无奈的纠缠,她创作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和困惑,她的成就和局限,乃至她政治上的悲剧命运,都不可能离开左翼文学以及它背后的政治权力而得到合理的阐释。现代小说史家杨义在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将丁玲定位为“左翼文学的女性开拓者”[2],只是丁玲的开拓之路上后继者寥寥,屈指可数的左翼女作家如30-40年代的

7、冯铿、白薇、关露、葛琴、白朗、草明以及50-60年代的杨沫、茹志鹃、刘真等由于种种原因在写出一些数量不多的作品之后便从文坛上淡出了,唯有丁玲一人经历了左翼文学的各个阶段,而且除了1955-1979年间由于政治上的厄运被剥夺了创作权利之外,她几乎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代表性作品出现。丁玲是女作家中唯一一个将她与左翼文学的关系维持到最后的人。在与左翼文学的关系中,汇聚了她创作里程上的甜酸苦辣,她人生道路上的恩怨沧桑,她对左翼文学的情感也是一言难尽、欲说还休。这个现象本身已经超出了女性文学和左翼文学、超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意义而具有20世纪知识分子思

8、想史的意义。本文拟由丁玲文学文本的解读入手,以性别/权力为视角解读丁玲与左翼文学的关系,并期待透过这样的解读得出一些关于女性文学与左翼文学、关于政治与文学、启蒙话语与革命话语的启示。两组作品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