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难以掩盖的恋父情结

女性意识难以掩盖的恋父情结

ID:22488853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女性意识难以掩盖的恋父情结_第1页
女性意识难以掩盖的恋父情结_第2页
女性意识难以掩盖的恋父情结_第3页
女性意识难以掩盖的恋父情结_第4页
女性意识难以掩盖的恋父情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性意识难以掩盖的恋父情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女性意识难以掩盖的恋父情结:徐静蕾自从执导影片后,即被部分媒体誉为女性主义电影的代表。她自编自导自演了两部作品:《我和爸爸》以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者在大众眼里尤其具有女性主义的旗帜意味。但是在影片《我和爸爸》中,不难发现有很强烈的恋父情结。本文通过分析徐静蕾的影片以及她本人的部分生活经历,探讨其影片中的女性意识是否源自恋父情结。  关键词:徐静蕾;恋父情结;女性意识    从2004年起,徐静蕾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及《我和爸爸》两部女性题材的影片。她由此被许多媒体看作女性独立的代表,比如《南方人物周刊》,将其推选为我们这个时

2、代的青年领袖之一。  传统地说,女性意识就是女性所特有的对于女性自身的意识,即女性从生理——心理结构,社会——群体结构和历史——文化结构三方面来透视女性自身的意识,女性意识是衡量界定一切女性文学艺术作品的天然标尺,电影自然也不能例外。而徐静蕾的两部作品按照以上两个标准来判断,无疑是较为典型的女性电影。由她饰演的女主角一贯都有冷峻的风格,高傲而没有烟火气,更没有丝毫为了迎合男性趣味而扭捏作态的脂粉气。但是从两部电影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来看,却都有一些错位:讲述父女关系的《我和爸爸》,其实倒像是情人之间的调情;而描绘爱情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却总有些父女关系的干净明快。是纯

3、粹的巧合还是出于本人的某种心理?本文旨在探索徐静蕾的女性电影,到底是因为主动的女性意识,还是由于固有的“恋父”心理。  一、暧昧的父女  徐静蕾的这两部电影都具有弑母的特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开头部分故事中还是有母亲角色的,但是随着女主人公长大,母亲的角色就莫名消失,毫无交待。就算故事开头有母亲这个角色,女主人公也一直在试图摆脱她,这种敌对的感情在茨威格的原著中很难发现,这应该是电影改编中徐静蕾自己造成的一种情绪。而影片《我和爸爸》里,弑母情结就更显而易见了,女主人公小鱼的母亲在故事一开始就死于车祸,而后她的姨似乎又想取代小鱼母亲的位置,负责照顾小鱼的生活起居以及

4、学习,但是再一次被小鱼强硬地拒绝了,她宁可和母亲一生憎恶的父亲一起生活。  这些做法似乎很吻合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弗洛伊德认为,与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具有俄狄浦斯情结一样,女孩的情欲对象也会有从母亲转向父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女孩对母亲的回避伴随着敌视,对母亲的依恋以仇恨告终。这种仇恨可能变得非常显著以至延续终生;它也可能在以后受到仔细的矫枉过正的补偿。  那么徐静蕾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具有恋父情结,这点可以结合部分媒体对她的访谈来探讨。  在一期专访徐静蕾的《鲁豫有约》里,谈到影片《我和爸爸》的拍摄动机时,徐静蕾说当时看了一本书叫《晚风中的共和主义》,书里讲的是母女之间的故

5、事,她觉得如果拍成一个父女间的电影可能很有意思。在这里,徐静蕾又一次无意识地“弑母”了。在采访中徐静蕾坦言影片中的故事有她理想中父亲的影子,不如她现实中父亲那么严厉。徐静蕾有一个严肃到略显专制的父亲,这点她在许多专访中都会提到。父亲“很严厉”、“沟通很难”,不仅家教严格,还“逼迫”年幼的徐静蕾上少年宫学书法,背古文。在徐静蕾深刻的几次童年记忆中,带有严重挫败感的一件事是少年宫组织学员去人民大会堂写春联,临时发现少了一个名额,老师就毫无缘由地让徐静蕾留下不用参加活动了。凡是涉及到童年生活或者家庭的访谈,她经常会搬出父亲、书法、少年宫之类意象来说明对父亲以及老师的惧怕和无力

6、反抗,这些童年记忆对日后徐静蕾的心理以及性格影响都很大。  我们不禁怀疑,这样生硬的父女关系下,女儿怎么可能“恋父”?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考察,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慈父的缺席,往往会让女孩在心中塑造一个迥异于生父的理想父亲的角色,并且在后来的生活中欣赏或者迷恋理想父亲般的成熟男性。这应该就是徐静蕾“恋父情结”的根源所在。  可是,虽然我们指出了徐静蕾的“恋父”心理,但主流媒体还是一如既往地把她视作女性独立的代表。特别是她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标榜的新锐观点“我爱你与你无关”,的确强有力地彰显了现代女性独立主动的精神。  那么,主导着徐静蕾影片的到底是她主动的女性意识,还是

7、来自童年的“恋父情结”?以下分析她的导演处女作《我和爸爸》。  影片开头是长镜头俯拍一条林荫道,父亲老鱼出现,然后机位不变地跟拍。这是一个居高临下的窥视镜头,其实也就是女儿小鱼的视角。也许有人会强调“俯拍”,认为影片一开始女主角就对男性居高临下,将其置于自己的目光之下,是一种女权主义的冷峻。但是让我们结合影片背景:小鱼记事之后父母就分居,她跟着母亲生活。母亲很憎恨自己的丈夫,憎恨他的生活方式,憎恨他的朋友圈子,憎恨他的一切。但是女儿对这个和自己血缘最近的陌生男人却充满谨慎的好奇,这个从跟拍窥视的镜头运用上就可以看出,跟拍表示想去了解,窥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