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ID:22714259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_第1页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_第2页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_第3页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_第4页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篇一: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白杨礼赞》,凝眸回望,有不少的收获,也有些微的不足。    1、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相应的语句,用“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议一议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方面,说出欣赏的理由;想一想白杨树三不平凡象征什么;动手写一写今天的白杨又用来象征什么人,象征他们的什么精神;推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说出推荐的理由。以上的教学环节,既抓住了重点,理解了

2、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不断的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也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动手写一写,更显现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所写的内容,虽只有50字左右,却百花灿烂,异彩纷呈。    2、注重了朗读,再现的思想感情。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很有必要多朗读。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叩住学生的心灵

3、,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学时,我注重了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朗读。利用多媒体音配画听课文朗读,给学生的朗读配乐,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男女声分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这些方式和方法,不但给学生的朗读营造了情感气氛,而且又变换了朗读方式,既使学生有新鲜感,又使学生与思想相碰,情感相激,产生心灵的共鸣。    篇二: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通过对《白杨礼赞》的教学,我获得如下启示:    (一)散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熟悉写作背景,茅盾同志赴延安是1940年6月于西安遇见朱德总司令,搭他的车到延安的。回重庆后于1943年写作《白杨礼

4、赞》。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当时重庆甚至全国范围内,国民党反动派势日,茅盾同志去延安之行亲眼目睹了西北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抗战,多次粉粹日寇的“扫荡”。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写了这篇章,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情地歌颂他们。    (二)散文教学一定要紧扣“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线索是结构的核心,线索住不住,结构就理不清。一喟三叹,反复歌咏“不平凡”的白杨树,“不平凡”三字,是抒发赞美之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也就是散文的“神”,围绕“神”来写“形”,从三个同

5、侧面分别叙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这样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完美呈现。    (三)散文教学一定要关注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是本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突破课文的难点,讲清课文的重点。文章的第2、3段是教学难点即写白杨树为什么先写高原的景象,这样写可以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白杨树的形象,欲扬先抑,为下文褒扬张本。文章的第5、7段是教学重点。第5段从白杨树的形象、气上描绘白杨树旺盛、坚强的风貌。第7段把白杨树人格化。白杨树伟岸、正直、质朴、严肃,这就肯定了

6、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至此,学生便非常明确地看出写白杨树的意义远不止是    写“树”了,而是的是“人”,是“地方的抗日军民”,这种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的写法就叫“象征”。陈毅同志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就用到了象征,小学课文《井冈翠竹》也用到了象征,象征是散文创作的一种主要手法。    结束语    古人云“教学相长焉”,说的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名篇,所学到的方法多多;写反思,所悟出的启示多多。古人又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学”与“思”要互相结合。我

7、坚信,“教”、“学”、“思”三者结合,一定能使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角度。我,在路上。    篇三: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的“主题”筹划大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美阶段、抚玩美阶段和创造美阶段。    1.在初读阶段,筹划了这样一个标题:你以为白杨树美在那里?    有的弟子就说:“白杨树美在它的外形。它是力图上游的一种树,笔挺的干,笔挺的枝。”有的弟子说:“白杨树的干通常是丈把高,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全部的丫枝同等向上,而且牢牢靠拢,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的。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这不光表现了白杨树的形美,而

8、且也表现了白杨树团结、朝上前进的神美。”    议决办理这个标题,弟子不光以为到了白杨树的形美,而且也相识了白杨树的神美,这为后文学习白杨树的象征美作了铺垫。    2.在深入阶段,筹划了这样一个标题:白杨树的这些好风致又与哪些人的风致相似?    弟子议决深入阅读就可以发明:①白杨树的淳厚、刚强,与北方的农人相似。由于白杨树与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