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ID:59460085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02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二、学生分析:学

2、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初三学生已阅读了《荔枝蜜》,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所了解。据调查,学生对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较感兴趣,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进一步探究、运用的兴趣。三、设计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主动

3、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与交流。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学习需要自主建构,自主建构需要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首先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白杨树的直观形象,配合课文朗诵,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激情导趣,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的动机。再从网上下载某种植物的形象,引发学生的联想力,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自觉、主动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四、教学设想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

4、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五、教学设计课题《白杨礼赞》(第三四课时)授课时间设计者赵云霞教授者赵云霞学科语文授课班级九(1、4)授课时数四课时课型新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字词,简介作者、时代背景、理清结构层次。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理解象征、反诘、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能力目标1、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2、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5、6段的分析。情感目标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

5、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1、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理解象征、反诘、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3、在记叙中抒情。教学难点1、找出线索,理清结构。2、白杨树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3.鉴赏法4、点拨与探究结合法。教学资源录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一、探究学习第一至三部分1.看一看文中多处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它“不平凡”的含义。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不平凡

6、”就是伟大,极普通就是很平凡。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2.提问: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明确: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3.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写白杨树前先写高原,目的有两个。其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象征意义作铺垫。4.在第三部分中找出体现白杨树外形、色彩,风格的词。思考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词。它的含义又是什么?明确:外形:“笔直”,干;“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枝;“片片向上,几乎没有

7、斜生”叶;色彩:“银色”“淡青色”;学生浏览课文思考回答学生批注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批注学生勾画相关内容学生批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风格:“倔强”,“直”“不折不挠”“力争上游”。最关键、最重要的词:“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含义:它表现了白杨树不仅外形美,内在的精神更美。5、教师小结散文的开头从赞美白杨树不平凡起笔,没有说理由,因为这是这篇课文的主线。写高原景色,一波三折,先是有壮美的感觉,同时又产生倦怠、单调,这一扬一抑之后才让白杨树出场。从白杨树生长环境、广袤的大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