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纱巾》教学设计

《黄纱巾》教学设计

ID:2274612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5

《黄纱巾》教学设计_第1页
《黄纱巾》教学设计_第2页
《黄纱巾》教学设计_第3页
《黄纱巾》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黄纱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纱巾》教学设计丰台八中谢守成【教材分析】《黄纱巾》是儿童文学作家薛涛写的一篇小小说。整篇小说确实够“小”:全文不足七百字,小说中的人物也仅仅只有两个——小女孩和中年人。而正是在这种狭小的写作空间里,作者巧妙的以黄纱巾为纽带,将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小女孩和中年人围绕着黄纱巾给我们演绎了一段“买不起——送不出——定不卖”的温馨而感人的故事。更令人称道的是:小说虚化了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具体心理活动过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想象和具化人物的心理波澜,分明能感受到两颗心灵的碰撞和默契,从中我

2、们感受到了主人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性美的光辉,也体悟到了充溢在两个主人公之间的一种“牺牲小我、成全别人”的至真人情美。【学情分析】对于初三学生来讲,这篇小说的情节过于简单,学生较为容易把握人物形象。而对于小说留白——人物丰富而具体的心理变化,学生要深入探究、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恰恰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说的情节;结合具体情节,探究人物心理,理解虚实留白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启发、引导的方式,分析文中人物形象;通过扩写、探究的方式,深入

3、分析人物心理变化,体味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至真、至纯的人性美、人情美。【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人物心理留白的分析,小说结尾的探讨。【教学方式】朗读、启发、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4教师导语:一条普通的黄纱巾,两个平凡的人物,一段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他们是如何在一篇不足七百字的文章里面给我们展示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黄纱巾》去探个究竟。二、初读文章

4、,熟悉情节让学生自读课文,布置以下思考题:围绕着黄纱巾,小女孩和中年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引导学生准确而恰当的概括,随时关注学生概括时角度变化:以中年人或是小女孩为主体,适时加以引导。三、重读文章,感知人物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2、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小女孩、中年人是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相关的语句回答,避免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四、细读文章,丰富人物1、教师引入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赵郁秀如是评价薛涛的创作:“他(薛涛)善于将本土的生活语言提炼加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其含

5、蓄风趣、淳朴生动,富有个性,充满好奇、幻想、仁爱的童趣,并留有空白,显示了汉语的魅力,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2、让学生补写人物心理,教师给出示范。文中第九段:整个晚上,女孩都没有下定向家里要钱的决心。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自读课文,思考并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后归纳:1、小女孩:喜欢黄纱巾——谢绝黄纱巾——欣赏黄纱巾2、中年人:推售黄纱巾——赠送黄纱巾——悬挂黄纱巾认真阅读文章,思考问题。学生可能归纳如下:小女孩:懂事、纯真、自尊、乐观、有自制力……中年人:善良、成人之美……认真阅读补充材料,

6、了解薛涛作品的留白艺术。老师用文中的内容设问以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分析、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这个环节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在上一个环节感知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文中词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在文中要表现的一种人性美。引发学生探究性趣。明确补写的要求。4分析:“整个晚上”,看得出小女孩的辗转反侧,她会想些什么呢?黄纱巾太漂亮了,她真心想拥有,她确实动过“向家里要钱”的念头,而考虑到家庭的拮据状况,考虑

7、到父母的不易,她实在不忍心增添父母的负担,真是左右为难。补写:整个晚上,小女孩难以入眠,思绪万千:多好看的黄纱巾啊!我围上一定漂亮极了。可惜我没钱买,要不我去问问爸妈,或许他们会达成我的愿望。不,我不能这么自私。爸妈辛辛辛苦操持这个家多么不容易,我哪能平添他们的负担呢?可黄纱巾就一条了,店主还给我留着呢,我怎么跟他说呢?我到底该怎么办呢?原则:合乎文意,合乎情理3、教师给出补写的地方。20段:女孩刚走开,中年人已摘下黄纱巾,并追上女孩。22段:女孩一愣。27段:女孩又回头说,反正站在楼上也能看见它。

8、能看见它,就很好了。28段:中年人立在那儿。4、教师小结:两个平凡的人物,两颗高尚的心灵,在利益面前,他们时刻在为别人着想,真的是“牺牲小我,成全别人”。这是一种多么温馨,多么纯真的人情美。五、再读文章,评价结尾1、教师先出示补充材料:许多小小说的意蕴几乎是在结尾处才体现出来,因而有人把小小说称为“结尾的艺术”。结尾的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而小小说结尾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越多,审美价值越高,也就越能激发读者的理解和想象,调动起由审美积淀而形成的经验去参与创造,扩大和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