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为择校热

教育均衡为择校热

ID:23152310

大小:46.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4

教育均衡为择校热_第1页
教育均衡为择校热_第2页
教育均衡为择校热_第3页
教育均衡为择校热_第4页
教育均衡为择校热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均衡为择校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均衡为择校热“降温”---关于“择校”现象的若干思考作者:赵彤201204010150摘要:伴着当下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这一变化的背后悄悄影响的是人们的消费观念,由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过渡。为此教育消费的增加变显得合情合理。“择校热”的风波被人们掀起究其原因可以说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所致。但一事物存在的原因并非是单一的,固定的,关于“择校”现象的分析应该引起更多思考。针对原因相应政策,最后使之合理改善。关键字:择校利弊分析政策合理性前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择校”词义显而易见,

2、择的是优秀的,淘的是落后的,这里谈不上什么优胜劣汰,而是一种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表现。被淘汰的学校被统称为“薄弱学校”。这批学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而且严重妨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然而关于“择校热”的观点众说纷纭,仍无统一的定论。因此要做的只有理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利弊,对症下药,趋利避害,还教育一个良好育人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现象成因入手,从教育公平、国家法律政策、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说明择校的必然性,对择校现象进行利弊分析后结合国外择校政策研究,提出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及解决措施。正文一、择校内涵及其表现形式1、择校内

3、涵:择校是指学生对自己就读的学校或家长对其子女就读的学校的一种主动的选择性行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具体来说就是指家长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主动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选择现象。为了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是学生选择学校的目的,进而增强自身全面发展,使自己将来在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择校的本质就是在教育资源差异下,学生对于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2、变现形式:①舍近求远的求学②所择学校高的收费标准③择校分数线的控制④将学校划分为不同等级我国最早在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就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应设置小学、

4、初级中学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但是在过去长时间这一政策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比较顺利,而在大中城市和十几年后的农村地区都出现各种问题。唐莉娜在《“就近入学”探究—对义务教育择校现象的思考》中提到:集居的人口和密集的学校布点使选择学校在大中城市中客观地促使择校的可能性,外加上学校办学水平的差异,优质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择校遍行,‘就近入学’政策得不到落实。但是,就近入学不能满足教育资源的共享,所以择校就是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补充,这一说法是徐雪梅在《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合理性---基于教育公共性的视角》中明确提出。二、“择校热”成因分析1、时下

5、的社会热点中堪与炒股热媲美的,当数择校热了。伴随着以推动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为核心的新《义务教育法》全面实施的,是从东部发达地区直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里掀起的一波高于一波的择校热潮。这其实正在告诉我们,择校问题并非是修改一部法律或者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就能解决的。去分析导致此类择校热的教育体制和社会背景,倒是想从一个细小的角度,对与形成“择校热”相关联的“当事者”作一番心因分析,或许还能提供一个破解择校难题的新视角。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的道理。1)政策原因建国初期百业待兴,再加上十年“文革”期间教育与科技一片空白,党和国家为了满足

6、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当时国情出发,制定和实施重点学校政策。事实也证明,这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但是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重点学校政策对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它也给历史留下了后遗症。由于国家在两者之间教育资源长期分配不均衡,加上严格的择优选拔、层层淘汰的考试制度使得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生源-质量-效益-社会声望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差距越来越大。起初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一批重点学校,现在也因为缺乏天时、地利、人和形成了一批薄弱学校。所以,这种由于国家教育政策环境而导致的学校非均衡发

7、展是促使学校择校热潮高涨的根本原因。2)经济原因“穷国办大教育”一直是我们的骄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目前中国教育公共支出约占世界公共教育支出的1.5%,但负担的三级正规教育学生却占全球的20%。人均教育公共支出仅为发展中国家的25%在目前政府现有的财力情况下,还不可能满足所有学校的办学需要。为了集中优势力量,只能把能够筹集到的发展资金向少数学校(主要是重点学校)倾斜。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金的短缺就注定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在这种教育资源倾斜投入烦人环境下,那些重点学校也就成了特殊的利益群体,并逐渐形成“马太效应”。所以这种类似“滚雪球”

8、式的教育发展模式也就决定了传统学校存在的必然性。3)学生家长的心理原因一群左右择校“温度”的真正主体。这群主体的择校心理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