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的新闻报道中的话语霸权

关于的新闻报道中的话语霸权

ID:23177537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关于的新闻报道中的话语霸权_第1页
关于的新闻报道中的话语霸权_第2页
关于的新闻报道中的话语霸权_第3页
关于的新闻报道中的话语霸权_第4页
关于的新闻报道中的话语霸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的新闻报道中的话语霸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的新闻报道中的话语霸权关于的新闻报道中的话语霸权导读:摘要:话语与权力的结合实际上构成了话语霸权。本文通过大众媒体对“杨武案”的报道实例,深入分析指出了媒介话语权的两大产生机制,即在议程设置和框架构造的作用下形成。在当今世界,话语霸权因话语权的部分变迁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杨武案”;话语霸权;议程设置;框架构造  1006-026X(2012)03-0000-01    2011年11月,一则关于“丈夫目击妻子被”案的报道频繁见诸各大主流媒体和国内知名X站,在第一篇报道所展示的采访对话中,记者从

2、主观立场出发,对在妻子被时没有出来施救的当事人杨武冠以“最懦弱丈夫”的主观判断。社会舆论在媒体暴力的引导下,痛骂杨武的懦弱,而真正的施暴者却成为了这一新闻事件的次要元素。本想寻找保护的杨武夫妇,却在媒体暴力的二次伤害下,被毫无尊严地曝光于他们的邻居、父母、孩子面前。这是一场典型的媒体对新闻话语权的掠夺,一场的羞辱。通过这一新闻事件,新闻媒介的话语霸权理由再一次摆在了人们面前。  一、话语霸权的由来  话语霸权近年来在文化研究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是媒介霸权理论绕不开的起点,他指出,“文化”霸权是在人类文化生产

3、的整体机制中,富有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的权力者对文化生产机构的钳制,这将研究者的视野转向了一个新的角度。  这一概念在后来反复的引用和理论融合中逐渐演化和简化。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福柯在此基础上对“话语”和“权力”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福柯对这两者关系的总结是:“话语即权力”。  从小处看来,如果大众媒介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话语权发表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意识形态话语,并以此来制造公众舆论时,媒介权力已转向了话语霸权,正如前文所述的“杨武案”,主流媒体对受害方冠以“最懦弱丈夫”的主观判断,逼问受害者案件隐私,滥用媒介权力,殊不知这正是一种话

4、语霸权。  从大处看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全球化过程中,强大的国家试图通过各种或软或硬的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渗透到弱小的国家中,从而使得自己的国家意志得到更大范围的实现,在国际媒介中充斥着强大的国家的话语,这也被称为一种“话语霸权”。  二、话语权的产生和作用机制  为了把握话语权的度,话语权的产生方式及其作用机制不容忽视。话语的流动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信息需要从话语的主体流经权力的传播链条,并对话语作用的客体产生影响,取得效果之后才能生产出话语权。在这其中,“想什么”和“怎么样”是话语权产生方式中的两

5、个核心阶段,也就是为大众传播研究学界所熟识的“议程设置”和“框架构造”。  (一)议程设置  在谈及议程设置假说时,首先应追溯到议程设置假说的理论基础——沃尔特·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他认为现代人都生活在“两个环境”之中,一个是真实生活的“客观环境”,另一个是经过媒体中介的“拟态环境”,“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他对“拟态环境”及媒介传播效果的论述是议程设置假说最早的起源。  议程设置假说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

6、传播学麦库姆斯和肖首次正式将议程设置假说摆在了大众面前。他们发现,大众媒介在影响受众对议程重要性的认知上具有显著影响,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这一理论着眼于传播效果在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理由上。  传统议程设置研究的是即在议题内容层面,媒介是如何运用话语权来影响公众的认知的。而对于议题是如何被报道、哪些属性被突出等理由,却不是传统议程设

7、置理论研究的重点。那么媒介议题为什么会以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方式被报道?谁在影响媒介议程的设置呢?以麦库姆斯为代表的学者开始由传统议程设置研究过渡到对属性议程的关注上,框架理论由此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在属性研究上拓展议程设置假说的重要理论。  (二)框架构造  正如前文所述,议程设置是对话题的确立,是话语生产的第一个阶段,而话语生产的第二个阶段正是形成相对固定的“框架”,从这个作用来看,框架理论是议程设置理论的延伸。  框架构造被认为是话语权构建的策略,该概念源自贝特森,由戈夫曼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

8、,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那么框架是如何来的呢?戈夫曼认为一方面是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框架可以界定为采取一种集中的组织思路,通过选择、强调、排除、增加和精心处理等方式,通过标题、导语、引文和重要段落的体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