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下册力与运动(整章教案)

物理 下册力与运动(整章教案)

ID:23276933

大小:279.5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05

物理 下册力与运动(整章教案)_第1页
物理 下册力与运动(整章教案)_第2页
物理 下册力与运动(整章教案)_第3页
物理 下册力与运动(整章教案)_第4页
物理 下册力与运动(整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 下册力与运动(整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

2、: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时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演示2]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  二、讲授新课:  1.规律总结

3、过程  方法1.教师引导  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演示](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实验过程反映在大倍投电视上)  介绍器材  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  实验过程: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做标记的位置是什么位置?(停下来的位置)  实验纪录: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最大最短2棉布较大较长3玻璃较小长推理想象光滑表面阻力为零无限长  实验分析:  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4、?  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  [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  迪卡儿的补充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的成果:补充与概

5、括授课时间:2005年2月25日(第1周)  师:物体除了运动的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  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有了迪卡儿和牛顿的补充,把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  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方法2:学生探究式学习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斜面小车实验,根据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根源.

6、由学生互相补充确定实验结论。  2.定律分析  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回想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板擦运动,撤去推力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一的观点正确的解释这个现象呢?  三、巩固练习  1. 一物体放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么样?  2.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

7、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四、小结  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总结出来的。牛一的重要贡献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五、作业:阅读本节教材第2课时:惯性教学重点:  1.解释惯性现象  

8、2.任何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教学难点:惯性大小与运动快慢无关教具:装有水的杯子、硬纸板、鸡蛋、纸条、木尺、棋子、录像、电视教学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