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ID:23483507

大小:7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_第1页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_第2页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_第3页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_第4页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宄进展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01机械通气是利用呼吸机的机械装置产牛.气流和提供不等氧浓度,通过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和减少呼吸功,以达到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碱失衡的治疗措施[1]。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治疗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2],但其可使呼吸道的加温加湿的功能丧失,水分丢失增多,从而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进而容易致气道阻塞、肺不张或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湿化的目的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的作用,使进入肺泡气体达到人体体温,并被水蒸汽所饱和。在ICU危重病患者中,

2、有许多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的正常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的功能消失,从而导致气道内黏膜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的破坏和扁平化,细胞变性、脱落,气道损伤后反应性充血,最终导致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受损、小气道塌陷、肺不张等,同时由于咳嗽反射受抑制,分泌物滞留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3]。人工气道必须充分湿化,来保持气道湿润,维持呼吸道分泌物的适当粘度,才能维持气道粘液一纤毛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机能,减少和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气道的有效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3、[4]。2湿化液的选择临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湿化液有以下选择:2.1无菌注射用水:系低渗液体,通过湿化吸入,为气管黏膜补充水份,保持黏膜-纤毛系统的正常功能,主要用于气道分泌物黏稠、气道失水多以及高热、脱水病人,但是注射用水对气道的刺激性较大,如若用量过多,可造成气管黏膜及细胞水肿,增加呼吸道阻力。2.2无菌蒸馏水:蒸馏水内不含杂质,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机常规气道湿化。2.3生理盐水:系等渗溶液,主要用于维持气道黏膜-纤毛正常功能,但进入气道后,随着呼吸时水份的蒸发,氯化钠浓度逐渐增高,在气道内形成了高渗环境,导致痰液脱水变稠而不容易咳出。2.40.45%氯化

4、钠溶液:为低渗溶液,其渗透压符合人体正常生理需要,使痰液变稀,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不易形成痰痂、痰栓[5】,且对气道的刺激性小。2.51.25%碳酸氢钠溶液:为弱碱性溶液,痰液在碱性溶液中,其吸引力下降,并可加强气道内内源性蛋白酶的活性与纤毛运动,促进黏蛋白降解,从而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2.6其他: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可联合运用多种湿化液,如氨溴索、庆大霉素、糜蛋白酶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动物实验表明,庆大霉素在用药后lh内会抑制气道纤毛运动,对气管黏液纤毛系统的损伤较大,纤毛受损后,造成患者排痰困难,使气管套管阻塞的危险性增加、拔管吋间延长,I

5、I费用上升,而受损的纤毛系统完全修复一般需4〜6周.3.气道湿化方式3.1主动加热湿化器(HH):通过电流加热湿化器内湿化液产生的水蒸汽,经传送管路传送到呼吸道内,属于主动湿化装置,由于其良好的湿化效果而在临床应用较为普遍。该湿化装置湿化法可使吸入的气体保持在32〜36"C,减少了寒冷、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并使相对湿度达到了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3.2人工鼻:人工鼻是仿制骆驼鼻子而制,奋数层吸水或亲水材料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一端连接人工气道,另一端连接呼吸机管路。患者在呼气时,相当于体温和饱和湿度的气体进入了人工鼻

6、并在其内侧面凝结,并释放以蒸汽状态保存的热量;吸气吋,外部干燥空气进入人工鼻得到了湿化和温化后进入肺内。3.3雾化加湿器雾化加湿器的原理是将水滴撞击成为微小颗粒,悬浮于吸入气流中一起进入气道而达到湿化0的。其与温度无关,起不到气道加温的作用。l-5μm直径的雾滴大部分沉积在小气道内。B前主张用小雾量、短吋间、间歇雾化方法,每2〜4h雾化5〜lOmin。3.4气管内间断滴注用一次性空针吸取湿化液3〜5ml或5〜10ml,去除针头后直接注入气管套管内。注入的时机一般认为在患者吸气时沿导管管壁缓慢滴入,可提高其稀释痰液、湿化气道的作用。研究发现这样做往往容易

7、造成气道壁上的细菌移位,而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3.5微量泵持续注入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湿化液载入微量泵,连接延长管头皮针插入气道内,持续泵入湿化液。4湿化液的量正常人体经呼吸道蒸发水分每日约350mL,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丢失的水分增多,为800〜1200mL。B前临床湿化量成人为200〜250ml/d,如有高热、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酌情增加气道湿化量。湿化量的多少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4.1室温对湿化液体量的影响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对病室的温度及湿度有一定的要求,温度以20〜22°C,湿度以60%〜70%为宜。4.2体温对湿化液体量的影响根据失水

8、量来决定湿化液的量,避免湿化不足或者湿化过度。若患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