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货币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ID:23525809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8

货币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_第1页
货币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_第2页
货币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_第3页
货币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_第4页
货币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货币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面对实体经济发展疲软的现实情况,以及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以市场中货币流动性的适时调节来维护实体经济的发展已是当前调控政策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相应的经济数据和部分学者的理论,以实例阐述了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又通过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介绍,提出货币政策机制对货币流动性的改变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效果。最后以实例分析得出货币流动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货币流动性;流动性过剩;货币供应量一、货币流动性的概述  1.1货币流动性在经济市场中的意义  货币

2、流动性已是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在过去多年中,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且增长幅度也比较大。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中,流动性的含义也在进一步深化,最初的基本含义是指一项资产能够迅速转化成为现金的能力。凯恩斯在流动性偏好中提到“一个人的流动性偏好系此人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的其资产的价值”,其中表明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而流动偏好即是货币需求,由是可以看出,流动性是取决于货币的供求,货币供求关系发生失衡,则就会产生出流动性过剩或短缺的现象。在近些年,人们又不断寻求对流动性更加适合的定义,其中,FrankHahn(2002)指

3、出流动性是指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和其他资产进行交换时的难易程度。欧洲央行在2006年12月的经济大会中将其流动性定义为流通中的货币及货币资产。IMF在2000年颁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对流动性的定义是“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格出售”。  在众多对流动性的定义中,本文中所采用的流动性是凯恩斯所提到的货币供求关系中所采用的含义,即特指流通中的货币,这一含义能够更加概括性的表明其所代表的含义,而且可以在货币供求这一基本层面,对流动性进行更加客观和准确的描述,然后将其引入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对现行经济发展作出相应分析。  1.2货币流

4、动性与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整体进入缓慢发展态势,有的国家甚至出现经济停滞和倒退的情况。在复杂的经济运转机制下,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以缓解或抵御危机的蔓延。在上世界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坚信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是最适合的市场自动调节机制,但这一信念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彻底破灭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理念与经济发展规律,凯恩斯在“看不见的手”失去其作用的时候,提出政府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以拯救失去方向的市场,这次提议果然在不久后便见到了成果,各国的经济又一次在低谷中挣扎出来。政府干预无非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流动性则必然与

5、政府出台的货币政策密不可分。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开始实施行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经济政策,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可看出1994-2004年,货币供应量M2同比年增长率分别是:34.5%,29.5%,25.4%,19.6%,14.8%,14.7%,12.3%,17.5%,16.8%,19.6%,14.6%,可看出在1994-1997年货币供应量达到最高,且11年中平均增速达到19.94%,这也使我国在此11年中的经济达到快速发展,但由于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加,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据央行数据库的显示,我国CPI在2004年同比增长3.9,达到同期最高,同时

6、GDP也达到10.10%的增速,在2005-2010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GDP增速分别是:12.20%,14.10%,16.00%,10.40%,9.6%,9.6%,这期间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分别是:16.08%,18.10%,17.53%,16.68%,26.50%,20.77%,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流动性的影响与整体经济的增长并非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宏观调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整体经济的变化,只是改变了部分流动性的方向,而不能压缩货币流动性的规模。但若将其只是着眼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改善中,就发挥出强有力的效应,本文将在下文中对此进

7、行详细分析。  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是:货币供应——利率——投资——经济增长,从影响机制逐一进行深入,会将流动性分成两种状态,以达到其对经济的影响,即为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紧缩。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货币政策改变流动性,以达到经济按目标发展的目的,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应当有所侧重,当货币流动性过剩时,其会助长经济本身的过热发展,如许涤龙与叶少波(2008)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广义货币供应量显著的多于有效经济产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并且设计出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和流动性增量过剩系数来衡量流动性过剩。在2009-2010我国提出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8、M2的增速超过预期的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